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尊龙体育官网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9-02-01 09:39   [收藏] [打印] [关闭]

省长 李鸿忠

——2009年1月13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克难奋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较大成绩。全省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较好局面,一些主要指标迈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万亿元以上,增长 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五千亿元,达到5798亿元,增长 27.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4969.82亿元,增长23.4%;出口总额过100亿美元,达到115.9亿美元,增长41.8%;吸收外商投资41.1亿美元,增长17.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0.2亿元,增长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3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3%的年度减排目标能够完成。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本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

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和多年未出现的问题集中出现,政府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和多次局部暴雨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的繁重任务,面对国际国内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严重影响,面对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危中寻机,困中求进,周密组织,沉着应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一是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部署。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抗灾应急抢险阶段,突出保生命、保生活、保生产、保安全,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交通运输保持通畅,生产生活物资及时有效供应,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恢复重建阶段,突出抓救灾、抓复产、保目标,雪灾中4.6万户倒塌民房全部得到重建。一季度全省经济在大灾之后实现了平稳开局,上半年取得了“两个好于”(好于上年同期、好于灾后预期)的发展成绩。二是努力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加强生产要素组织调度,在电煤、电力供应不足时,积极争取产煤大省支持,同时增加外购、外供电,确保了抗击雪灾和迎峰度夏最困难时段的电力供应;在经济减速、用电回落、电煤库存明显增多时,积极协调电力发供用三方、电煤供用运三方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三是在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利用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策划和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与20多个部委签订合作协议,争取支持。特别是在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后,我省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与中央措施对接,争取国家项目多投向湖北。同时狠抓项目储备,到2008年底,全省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达到2.6万项。这些措施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继汽车、钢铁、石化三大产业之后,电子信息、食品成为新的过千亿元产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和发展产业集群。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153.2万户,比上年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660家,新增1632家;已形成20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发展到90个。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04.94亿元,增长2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亿美元,增长46.7%。制定和实施湖北服务业发展规 划,推动物流、旅游、金融、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7亿人次,增长1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6亿元,增长14.9%。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3575亿元,比年初增加2363亿元,贷款余额9159亿元,比年初增加1381亿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明显加快,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武汉新港等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8公里,总里程达到2719公里。严格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启动排污权交易和神农架生态补偿试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和低效林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关“九小”当年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三)充分发挥农业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凸现了我省农业的优势地位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对全省农民的直接补贴达到44.9亿元,比上年增加9.3亿元;省财政对下涉农专项资金支出达到155.9亿元,比上年增加28.3亿元。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年粮食总产2227万吨,增产42万吨,实现连续5年增产;油菜籽总产215万吨,增产21.6万吨,保?持面积、总产连续13年全国第一;肉类总产339万吨,增加30万吨;水产品总产330万吨,增加32万吨,保持淡水产品总产连续14年全国第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年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 元龙头企业5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新增通村水泥(沥青)路1.62万公里,新建户用沼气40万户,解决了3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大高产农田建设力度,累计建成高产基本农田600万亩,低丘岗地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启动建设,搭建了“两圈”投融资平台,开始形成两圈互动、双轮驱动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取得良好开局。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小三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鄂港粤经贸合作洽谈会”、“湖北?武汉台湾周”、“鄂沪经贸洽谈会”、“华创会”、“华中旅游博览会”、“金融文化节暨理财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共引进省外资金950亿元;襄樊、宜昌、荆州“深圳工业园”开工建设,累计有8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湖北。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增长,全年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13.2亿元,增幅为111%。金融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有2家外资银行、1家外地银行在我省设立村镇银行。对外交往不断加深,美国在汉设立领事馆。实现鄂台空中直航。

(五)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筹措137.4亿元,用于支持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同比增长54.7%。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稳步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年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703项,专利申请量2万件,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190个。38个城区和24个县级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率达到95.32%。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取得新进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达到控制疫情标准的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3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全年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247个,7000余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场次超过25万场,建设农家书屋4000家,全省64家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在北京夏季奥运会、残奥会上我省健儿共夺得23枚奖牌,其中金牌12枚。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6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7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0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90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以县为单 位全覆盖,参合农民3540.6万人,参合率达到88%,人均补贴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全部市、州、县,登记参保居民达到689万人。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万多件,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6.5万多件。扶贫开发、水库移民、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灾民安置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政府年初承诺的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10件实事全部落实。

(六)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执行力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依法行政工作正在向市、县两级积极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上升势头。深化源头治腐,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五五”普法教育有序开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畅通信访渠道,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各类事故总量较大幅度下降。按照“勤政廉政善政,提质提效提神”的要求,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组织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活动,切实解决落实不够、执行不力问题,政府及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和机关作风有了改善。

对台、保密、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老龄、人事、审计、外事、侨务、统计、工商、质监、食药监、人防、服务三峡、参事、招投标监管、社会科学、测绘、方志、文史、气象、地震、水文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抗震救灾是一项光荣而严肃的政治任务。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省上下讲政治、顾大局,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满怀感情捐钱捐物,全省累计捐款12亿元,捐物折款0.9亿元,向灾区发送救灾物资8万吨,援助帐篷5.87万顶,建设活动板房24756套,组织灾区劳动者来鄂就业1300人,安排灾区技校学生就学408人。根据中央“一省帮一个重灾县”的对口援建任务,我省及时成立援建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与受援地区共同编制了《湖北省对口支持汉源县灾后重建总体方案》。规划的“新县城10项援建工程”、“乡镇援建工程”、“受灾群众安居工程”、“就业援助工程”、“智力尊龙官方平台的技术支持工程”等援建项目全面展开,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畏困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湖北建设发展的中央在鄂单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09年的形势和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是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攻坚年,是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集中实施和湖北抢抓机遇、提档进位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异常严峻。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今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仍可能全面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外部需求减弱,势必加剧国内市场竞争,给我们一些产业企业发展带来更大压力;沿海部分行业、企业不景气,订单减少,我省部分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产销下滑;省内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部分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返乡农民工增加,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任务更加艰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有效改变,目前又面临推进结构调整升级与增加就业的双重压力;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较重;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执行力和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防止由于估计不足和准备不够而陷入被动。

辩证思维,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当前需要抓住用好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是前所未有。

第 一,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得力有效的英明决策,国家稳定的宏观经济大局,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引发危机的根本因素在我国被有效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建设,打下了良好的体制、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我们具备了较强的风险抗御能力。

第二,日益凸显的中部“板块效应”,湖北特色鲜明的各种优势和有利条件,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湖北既具有后发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具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科教实力和交通优势。中央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新一轮发展中,包括我省在内的中部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国经济增长格局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们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我省日益成为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热土”。

第三,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保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我们“应急”与“谋远”相结合,解决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发挥湖北内生型经济的巨大发展活力。湖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偏重,能源资源匮乏,长期怕“冷”不怕“热”。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机遇,推进部省合作,加强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一批项目落户湖北,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四,危机形成的“倒 逼机制”,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可以利用危机带来的压力,因势利导,强优汰劣,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促进高效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危机带来的压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苦练内功,强筋壮骨,增强适应市场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危机带来的压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动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提高抗风险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危机造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有利时机,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湖北、植根湖北。

第五,危机造成的经济格局调整变化,为我们争取政策、寻求支持、加快发展、实现赶超提供了有利时机。超越常常发生在“弯道”处。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为我们争取中央更多的支持提供了机会。天河机场三期扩建、神农架机场建设、南水北调和核电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了推进速度。

由于我省前期准备充分,争取到的中央先期投资位居各省市前列。中央下一步投资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争取空间。总之,我们一定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中蕴藏的重大机遇,看到变化和转化中蕴含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念,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分析形势,充分估计困难,牢牢把握机遇,目的在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关键。黄金有价,信心无价。我们的信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来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的强大动力;来自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期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来自历届省委、省政府“打基础、管长远”积蓄的发展能量;来自全省干部群众思进取、谋发展、图崛起的决心和干劲。有信心就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就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力量,就能够把广大干部抓经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焕发出来,把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良好心理预期提振起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和决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就能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增创优势。

200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扩大内需,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程。

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吸收外商投资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定以上目标,是实现中央保增长宏观目标的需要,是衔接和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是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需要,是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积极主动工作,力争更好的结果。

三、2009年的重点工作围绕2009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必须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既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带动消费的重要举措。统筹使用今明两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各级财政性资金1000多亿元,预计带动全社会投资1万多亿元。其中,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6900亿元,力争达到7750亿元,重点投向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工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影响全局、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启动和推进全省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武汉新港、核电等重大电源点、保障性住房、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消费电子产业等重点工程建设。

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确保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充实完善全省重大投资项目库,研究制定大交通、大流通、大产业、大生态建设计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谋划和形成一批今后5年内投入千亿元左右的重点建设工程。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建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城乡低侏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加大价格补贴力度,带动消费增长。二是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稳定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文化、体育健身和网络等热点消费,开展社会性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增加政府采购,适当扩大公益事业消费。稳定物价,加强市场监管,搞好消费维权,让居民放心消费。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连锁超市下乡,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兴办5000个集村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力争3年内全省投入355亿元,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解决全省43.9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进程。探索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的办法。大力促进住房供应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手段,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对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省集中税收增量继续实行返还,按一定比例用于增强担保机构实力。二是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三是积极支持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和资金供应。总结推广适合农村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新品种、信用新模式,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四是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完善合作机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采取定向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再融资。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发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债券,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积极做好环境、水专项等地方债券的发行准备工作。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采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六是支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增加对地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做好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鼓励引导保险资金投向我省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发展期货市场,探索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要途径,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组织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立省”。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合理规划先进制造业布局,围绕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和名优产品,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加快发展船舶、数控机床、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等装备制造业,使之成为推进创新、促进发展、带动增长的新生力量。力争今年全省先进制造业新开工和续建过亿元的项目达到400个,确保工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000亿元。二是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突出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培植发展航空、创意等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力争今年开工和建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各20项。围绕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争取项目支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业协调发展。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大省优势,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建旅游名镇名村,大力开拓旅游市场。着力创新现代文化产品,加快会展、动漫、娱乐、健身、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书刊信息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境内外服务外包。分期分批加快推进65个重点现代服务业园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投入,拉动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

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打造一流的领军企业。发挥重点产业、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力度,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家。以园区为载体,突出发展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特色鲜明、市场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使一批产业集群跨入百亿元行列。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工程,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新变化,重点抓好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我省产品尤其是精品名牌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

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优化。省委、省政府根据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作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目的是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核心、旅游为引擎,以资源整合和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实现湖北文化旅游强省为目标,推动西部8个市州区域联动、整体开发,促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今年在抓紧编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同时,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期启动。加快武当山至神农架生态旅游公路、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十堰至宜昌铁路、神农架机场等工程的建设和开工准备。抓紧武当山机场等项目的立项争取工作。抓好一批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和文化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品牌,逐步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抓好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加大推动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力度。继续重视和加强襄樊、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结合全国功能分区和湖北长远发展要求,抓紧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