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新常态下竞进提质 凝聚荆楚发展力量
1月27日至2月1日,冬末初春的江城武汉,瑞雪轻飘后,阳光灿烂,暖风和煦,一片生机勃勃景象,6100万荆楚儿女翘首以盼的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武昌胜利召开,700多名省人大代表出席大会。27日上午,节日的洪山礼堂,庄严醒目,在热烈的掌声中,省长王国生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审议中,不负重托,畅所欲言,认为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湖北省情实际,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关切,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大家结合当地和本行业的实际,围绕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稳增长、抓改革、促转型、谋发展、惠民生,以及法治政府建设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民意民智汇聚成滔滔洪流,引领荆楚儿女共创美好的未来。
2014年竞进提质收获亮丽成绩单
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开宗明义指出,2014年既是发展压力较大的一年,也是发展实效较好的一年。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践行“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在全国经济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我省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延续了“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发展势头。在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进程中,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力度,经济增长的质效提升、活力增强、后劲更足。
“全省gdp增长9.7%,增速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2万亿元,居全国第五;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 ”报告中一系列喜人数据,展现着勇于担当的湖北贡献,透露着全省上下的竞进作为。“去年我省交出的成绩单,可谓底气十足、中气十足。数字本身固然可喜,数字背后的变化更为可贵,说明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内涵在不断提升,‘怕冷不怕热’的特点正逐步改变,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这是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
过去一年,我省市场主体总户数达401万户,新增87.9万户,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承忠说,“这一点尤为振奋。发展是第一要务,靠什么?靠市场主体。这说明湖北的市场环境好了,大家的创新创业信心足了,市场这池水就活了。”“湖北推出的‘科技十条’等举措,是对科技成果权益及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的重大改革,对我省市场主体的成长、创新创业的繁荣,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全国率先示范,体现了创新体制机制的湖北担当。”省人大代表温先进说。
在襄阳市代表团,与会代表发言踊跃,纷纷表示,2014年成绩来之不易。“靓丽的成绩单,彰显了我省发展的胆略和气魄,展示了我们的担当。谷城也提出‘三个高于’的发展目标,蹦起来干事、跳起来摘桃子。”省人大代表、谷城县县长龙小红说。是什么驱动湖北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源自一份坚韧沉着的战略定力。“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定下‘竞进提质’的总基调,打消了疑虑,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说,步入新常态,面对某些彷徨和观望情绪,正是因为省委、省政府坚定的战略定力,才保持了全省上下稳神竞进的良好势头。还源自一股竞进作为的士气。 奋发有为的湖北气场,激励各地你追我赶。“民生决定目的,幸福靠什么?最直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强农民收入,没有收入哪来的幸福?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节点。”省人大代表曲颖兴奋地说,我省近年来对农业的重视、投入程度前所未有。通过土地流转形式集约、规模发展,直接对接市场,农户受益匪浅。
2015年改革创新引领新常态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以‘竞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常态,以稳增长、调结构的积极作为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引领新常态。”王国生省长报告中铿锵有力地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大力度调结构转方式,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努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保持奋进的精气神,咬定竞进不放松,改革激活市场能量,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要持续保持发展气场,以改革激活创新动力,以创新激活市场能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产业新力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代表参加荆门团审议时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报告对经济新常态作了分析,内涵丰富。要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牢牢把握稳增长的着力点。要以改革创新引领新常态,以改革作动力,向创新要效益、要出路。要学会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做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游泳健将。副省长曹广晶代表参加黄石团审议时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压力、困难和挑战更多,增长要靠投资拉动。重中之重要抓好金融创新改革工作。今年要把握三个重点:实施武汉城市圈金融工程,大力提升圈内金融一体化水平;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加强金融和产业的对接,最大限度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增加市场主体直接融资的比重,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引导民间资金的投资。
湖北百盟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家俊代表认为,在新常态下,企业盈利模式面临调整,民营企业也需要探寻如何适应新常态、破除自身发展的瓶颈。“需要尽快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升应变能力,同时也建议政府、银行和企业有更多沟通,在融资、技术改造等领域给予更多优惠政策。”他建议。“‘十二五’末,全省要建成高速公路6500公里,这就意味着今年还要净增里程1000多公里。”列席会议的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认为,当前仍需保持竞进姿态不松劲。“元旦开始我们提出‘大战50天,确保开门红’。春节期间,所有重点工地、在建隧道桥梁全部不休息,为年后‘项目建设竞进年’活动的开展打牢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gdp增速目标为9%以上,继续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预期目标。与会代表审议时普遍认为,这个目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竞进不息的湖北担当,切合湖北实际。全国经济普遍放缓,我省何以继续保持9%以上增长?代表们认为,这份信心,源于省委、省政府对中央精神的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全国发展棋局中,东中西部不可能齐步走。有的地方增长慢些,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完全可以更快些。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五局汇聚、四期并存”的大势没有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新常态下更高质量的新发展。“望其上而得其中。”省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龚胜生认为,确定9%以上的增速目标,是全省上下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的体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马哲军说,这个目标既是解决湖北发展不够的“最大实际”,也能加快推进结构转型。“定高了实现不了,定低了不能体现奋发进取的精神,这也是倒逼干部转变作风、自我加压的体现。”
市县干部信心十足。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代表说,适应新常态首先要有家底,核心、要义、主题是加快发展,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规模上去了,怎么调结构都有底气。“如果有很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加快发展,为什么要放慢脚步呢?”襄阳市樊城区区长刘智勇代表认为,这是一个发展观念的问题。好与快,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不是好了就慢,慢了就好。
建生态文明重保障改善民生
报告中2015年突出抓好的工作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荆楚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表达了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
绿色决定生死。温先进代表建议制定“碳汇林业发展促进条例”,“湖北是中国7个排放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已经在森林碳排放走在前列,包括成立碳交易所等。制定碳汇林业发展促进条例,可以对全国产生巨大示范效益。”他说,“目前这块的立法还是一个空白。我们正在恩施试验荒坡植树造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好。一旦立法,碳排放交易量也会上升,很多大型企业都会主动参与,最终惠及全民。”“在关停‘五小”企业的基础上,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96家,全省第一。”十堰市委书记周霁代表十分自豪。他呼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对十堰生态补偿资金转移支付补偿比重,加大对生态建设等扶持力度,努力使十堰在生态文明建设、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细心的代表发现,今年报告中“民生”一词高频出现,与民生相关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篇幅。“经济越是放缓,越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将更加注重从老百姓身边的细微之处抓起,努力办更多的实事。”“让人民群众从身边的细小变化中,切身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关爱民生的话语,情深意切,温暖万千百姓心田。真实数字彰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举措: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8条政策措施。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省“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
与会代表不经意中发现,2004年初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报告首次公开承诺为民办八件实事。此后,公布十件实事成为每年省两会“必备菜”。今年报告对为什么不再提“十件实事”作出说明:“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每年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收到积极成效。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把办实事纳入日常工作,更加注重从老百姓关心的细微之处抓起,努力办更多的实事,让人民群众从身边的细小变化中,切身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今年的报告不再提‘十件实事’,重实不重‘十’,但通篇都在谋划实事,为民办事常态化,不再只是十件,而是许多件,这是侧重民生的重要信号,值得点赞。”来自基层的赵秀代表说。武汉市女教师杨军代表感到既意外又高兴,“意外的是今年的报告首次不提‘十件实事’了,高兴的是报告通篇都在谋划实事。”“这是求真务实的表现,是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担当。”马哲军称,省政府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为群众办实事,不是限于十件,而是有多少办多少;年初没想到、后来新出现的难事也要办,全方位、全领域、全天候地为人民服务。”“报告涵盖民生的方方面面,措施比往年更细致、更周到,比如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2万套等等。这样的‘细事’在报告中随处可见。”一位农民代表如是说。大冶市灵乡镇下堰村村民黄细花满脸幸福地收看电视里播出的今年政府推出创业促就业“好政策”,她和爱人不禁打起了“小九九”:“年后,自己办家庭农场去。”(丁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