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情况介绍-尊龙体育官网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湖北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情况介绍

时间:2012-06-21 07:11   [收藏] [打印] [关闭]

长期以来,湖北的民族工作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方政方针与我省民族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具体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使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湖北少数民族概况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和蒙古族,共计256.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6%。全省现有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土家族乡镇3个、回族乡镇5个、侗族3个、白族1个),20个民族村,是全国8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的省份之一。

湖北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需要我们有特殊的政策和举措。因此,湖北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集中表现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

二、近年来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湖北省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一法两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积极主动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和办法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投入大幅增加,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湖北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着力研究制定完善配套性政策法规,形成政策支持体系。目前全省共有1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方性法规、3件自治条例、35件单行条例。近五年来,密集出台了7个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民族县(市)实施“616”工程的通知》(鄂办文[2007]43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鄂政发[2010]76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鄂发[2010]13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鄂发[2010]28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11]25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省内部分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机制的通知》(鄂办文[2011]73号),其支持力度和社会反响空前。

(二)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加大落实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了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进一步完善和实施“616”工程,确定由1位省领导牵头,省直6个单位(4个省直厅局、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一家大型企业)参与,对口支援一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办成6件较大实事。“616”对口支援工程实施以来,“616”对口支援各牵头领导率领相关部门深入民族地区召开现场及专题办公会70多场次,“616”成员单位共为民族地区支援项目资金近50多亿元。此外,湖北省自2007年开展省民委委员单位对民族乡(镇)开展“1 1”(1个民委委员单位帮扶1个民族乡镇)对口帮扶行动,帮扶单位共为民族乡(镇)支援资金近亿元。通过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建设,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目前,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湖北省“616”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援恩办”)、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武陵山办”)一起合署办公,负责日常考评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并公布检查考核情况。省委、省政府还将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机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制定政策与开展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了“一法两规定”的执法检查工作;另一方面,省民宗委认真行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四权”(监督权、检查权、表扬批评和反映情况权),加强了民族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北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取得如下实效:

--上级机关资金投入大幅增加。省财政在计算均衡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时分别给予了30%、20%的照顾;2010年,省财政安排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5亿元,扶贫资金2.8528亿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100%、81.68%。初步统计,2010年省对民族地区的各项补助已超过120亿元,省补助收入占民族地区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已达到82%,远高于全省63%的平均水平。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比规划目标高2个百分点,比“十五”增速提高近4个百分点。据统计,2010年民族地区“一州两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5.7亿元,财政收入55.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6亿元,到2010年底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的目标。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大批交通、通讯、能源、电网、水利、生态、市政建设项目相继实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扩建等交通重点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基本实现了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村村通”,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恩施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质的飞跃,交通大通道正在形成,交通瓶颈基本破除,开放的环境和条件极大改善。“十一五”期末,全州通车里程由“十五”期末的8267公里增加到17841公里,相当于前十个五年计划的总和。

--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取得新进步。近年来,民族地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主导地位开始显现。二是突破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贡献率逐年加大。三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恩施州招商引资由2005年的17.9亿元增加到60.3亿元,年均增长27.5%;外贸出口由2835万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年均增长31.1%。

--少数民族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社会保障难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大缓解的同时,民族文化、体育、教育社会事业也蓬勃发展。一是民族文化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大型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音舞类大奖;在全国青歌赛上,“土苗组合”、“撒叶儿嗬”组合和“比兹卡组合”分获原生态唱法金奖、银奖,少数民族歌手把我省土家族、苗族民歌唱出了湖北、唱响了全国。二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在全国第八、九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分别获得了9金8银17铜和11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谱写了我省民族体育事业的新篇章。2010年,湖北省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大、特色浓、亮点多,创下湖北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之最。三是巩固发展“民族助学工程”成果。近年来,省民宗委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筹措100余万元,资助少数民族大学生100名、少数民族贫困中小学生300名。在此基础上,一批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民族助学活动。100多名少数民族贫困中小学生接受了爱心人士捐赠。

--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恩施自治州、五峰自治县、长阳自治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7063元、6451元、7580元增加到11406元、9688元、11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643元、1798元、2095元、增加到3255元、3265元、3610元,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湖北省认真贯彻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一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鄂发〔2010〕28号)。二是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在汉隆重召开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8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98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三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定了《湖北省2010-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推出了“规划一批、试点一批、总结一批、表彰一批、提升一批、推广一批”的创建工程,命名了全省首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四是大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省民宗委借助“民族一家亲”宣传平台,推出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典型。

三、关于2011年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力推进,我省民族地区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恩施全州生产总值达到4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9元,比上年增长22.2%。固定资产投资3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3174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939元,比上年增长21%。五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同比增长28.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48万元,同比增长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2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平纯收入3789元,同比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54.5%。长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50.8%。

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11年,试验区新增特色产业基地40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实现历史性突破。2011年恩施州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658万人次和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71%。

三是民生保障得到全面落实。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民族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和实施了恩施州民族文化中心、土家族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