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法》执行情况的报告-尊龙体育官网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农业法》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07-10-11 07:08   [收藏] [打印] [关闭]

——2006年7月17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省农业厅厅长  陈柏槐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政府的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情况,请予审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12月28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农业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法》,重点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业投入,推广农业科技,加强法制监督,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加快的好势头。按照常委会的要求,我重点汇报八个方面的情况。

一、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农业法》工作,把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03年底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我省抓住机遇,加大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2004年、2005年两年粮食增产50亿斤。在具体工作措施上,主要抓了六个方面。

1、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扶农政策。2004年,全省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从2005年开始,全部免除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又首次对我省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农资综合补贴。近三年,各项补贴总额达到37.5亿元,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近100元。

2、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的同时,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占到60%,优质水稻发展步伐加快。预计今年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1800万亩,其中,与省农业厅签订了责任状的20个县市达到1000万亩。

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广免耕直播、抛秧等轻简栽培、高产高效种养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等实用技术。高产高效模式推广面积每年在2500万亩左右,马铃薯-中稻,蒜-稻、菇-稻,稻鸭共育、稻鱼共生、虾稻连作等模式,亩平增收在150元以上。

4、加强高产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05年,省政府从各方面筹集资金5亿元,在20个水稻主产县市建成高产农田85万亩,今年又安排8亿元,再建100万亩,力争用7-10年的时间,在46个粮食主产县建设10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确保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达到80%以上。

5、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近三年,国家和省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机热情。2005年全省新增农机具30万台(套),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农机10.3万台(套)。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大幅度提高,小麦机收率连续两年达到80%以上。水稻机械插秧2004年实现零的突破,去年达到20万亩,今年快速扩大到146万亩。既缓解了劳力外出后季节性劳力短缺的矛盾,又大大减轻了种田农民的劳动强度。

6、严格保护耕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各地按照《农业法》的要求,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植树造林或从事其他严重破坏耕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5年全省12个项目县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0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50元左右。今年,这个项目新增20个县市,配方施肥面积将达到5000万亩(次)。同时,大范围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启动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计划,土壤监测等工作有了很大进展。

二、关于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法》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贯彻执行《农业法》的重点工作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农民收入逐年增长,2003年2567元,2004年2890元,2005年突破三千元,达到3099元。全省上下围绕农民增收,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增收潜力大的产业发展。省里把突破性发展畜牧业、水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这几年,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44%。一是抓生产。生猪出栏两年增加320万头,水产品每年增加20万吨。二是抓优质。三元猪比例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去年达到68.7%;水产品名特优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60%。三是抓加工。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10多家,乳制品加工能力10多万吨,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5家,年加工能力45万吨。

2、抓增收明显的实用技术推广。近年来,全省重点推广了10大类50项实用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2005年,推广稻鸭共育技术200万亩,亩平增收120元;推广轻简栽培技术2000万亩,亩平节本增效100元左右;油菜“一菜两用”技术示范25万亩,亩平增收200多元;推广虾稻连作技术,利用冬泡田养虾,亩平增收500元以上。农机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农民节本增收5亿元。

3、抓农村劳务经济增收。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要求,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范围和规模,构建了省市县乡转移培训网络,兴办农民就业求职 “超市”。2005年全省“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30.4万人,转移29.6万人,农民非农就业人均收入1155.08元,比上年增加199.34元,占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额的89%。今年,省政府专列了农民转移培训经费3850万元,转移培训规模扩大,既提高了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又提高了收益水平。上半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去年同期增长9.5%,月均工资1022元,增加105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9元,增长28.6%。

4、抓板块经济增收。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地把高标准建设板块基地作为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先后启动蔬菜、水产、优质稻、油料、水果、茶叶、畜禽等7大类板块建设,涉及50多个县市,建设种植业板块基地1000万亩,畜牧养殖小区419个,水产板块基地400万亩。目前,板块基地建设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去年板块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近几年,围绕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解决了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抓基地建设,招商引资,重组联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大龙头20多家,培植本地龙头100多家。同时,我们加大了精品名牌培植力度,今年从茶叶上取得突破,打出了湖北茶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2005年省级龙头企业243个,市县级1264个,年销售收入660亿元,比2002年增70%,带动了全省40%的农户,累计户均增收1210元。今年上半年全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5%,将有一批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

三、关于减轻农民负担

近几年,各级把农民权益保护作为贯彻落实《农业法》的重要内容,抓得很紧。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免征农业税,农民减负总额达18亿元,人平减45元,亩平减40元。针对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减轻、规范、稳定”的总体要求,突出抓了三项工作:

1、认真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一是认真清理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做到“四个一律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批准的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政策性基金项目和农村的各种集资、摊派以及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项目,一律取消。二是加大检查督办的力度。针对农民反映突出的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性等方面的不合理收费,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认真清退,严肃查处。三是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登记制。各涉农收费部门普遍建立涉农收费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和登记制,做到项目公开、标准公开、范围公开。对经营服务性收费,坚持公开、公正、自愿和质价相符的原则,由经营者与农民按协议收费,严禁强制服务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

2、建立农民负担资金审计制度。为了加强“一事一议”、排涝水费等农民负担资金的管理,全省初步建立农民负担资金审计制度,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挪用、平调以及胡支乱花现象的发生,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维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

3、完善来信来访调处机制。为了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了来信来访制度,实行县(市、区)处理、市州督办、省级复议制度,基本上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全省没有发生因农民负担而引起的恶性案件和严重事件,2005年农民来信下降24%,来访下降45%。

四、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税费改革后,负担轻、土地俏,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外出农民纷纷回家要地,土地承包纠纷骤然上升,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是一项关全局、管长远、保稳定、促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把这件大事办好,一是加强领导,统一协调。省委、省政府于2004年9月成立了以罗清泉同志为组长、邓道坤和刘友凡同志为副组长的全省依法完善土地延包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全省共抽调10.6万名干部包村驻点。二是制定政策,将民意与“规矩”统一起来。省委、省政府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我省实际,先后出台了3个政策性文件,并以多种形式宣传到家喻户晓。三是依靠群众,“阳光操作”。经过全省上下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应确权确地的968万农户中,有95%的农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93%的农户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今年重点是要巩固和完善,做好煞尾工作,同时正在抓紧制定《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进一步依法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和仲裁制度。

五、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俞正声书记、罗清泉省长多次主持专题会议研究,多次批示。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几个政策性文件,特别是今年3月10号出台的《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试行意见》,对我们农业部门的改革和工作给予了许多政策性的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

1、因地制宜选择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模式。种植业:72个县市的874个乡镇,实行委托服务制的有490个,占56%;定岗招聘制的有151个,占17.3%;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的有233个,占26.7%。畜牧业: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北省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改革工作意见》要求,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全部实行了县向乡镇的派出制。水产业:68个县市的乡镇水产站完成了改革。19个县市采取定岗招聘制,38个县市采取委托服务制,11个县市采取派出制。农机:75个县市的乡镇农机站完成了改革,45个县市实行委托服务制,20个县市定岗招聘制,10个县市派出制。

实行改革后,农技公益性服务队伍精干、职责明确。乡镇从事种植业公益性服务的人员有4958人,比改革前减少了51.2%,乡平5.67人。畜牧兽医系统共招聘公益性防疫监督员2435人,乡平2.4人,招聘防疫员14516人,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水产落实乡镇公益性服务人员925人,农机落实1480人。

为了确保乡镇站所改革顺利进行,省委、省政府拿出12.6亿元专款,解决站所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种植业已参保7894人,占应保的79.1%。畜牧兽医人员参保22581人,占应保的66%。同时,大幅度增加了公益性服务经费。在去年对46个粮食主产县每乡补贴3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按农业人口每人5元的标准全省普遍补贴,乡平20万元。2、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我们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省政府批准在农业厅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办公室,下发了专门文件,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在随州、松滋、浠水、老河口、夷陵、咸安6个县市办试点,并纳入了农业部示范项目;培育完善了100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05年底,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298个,对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关于依法治农

1、大力开展学法普法活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颁布实施后,省人大农村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省农业厅及有关部门联动,举办座谈会、现场会,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003年,我省承办了由农业部、司法部、省政府在秭归联合举办的全国“农业三法下乡”活动,组织万名农民群众参加,现场发放《农业法》等农业法律法规资料3万多份,接受群众咨询达2000人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此后连续三年,分别在仙桃、荆州、当阳市等地多次开展送政策、送法律下乡活动,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农业法》等农业法律法规。

2、加快农业地方立法步伐。围绕《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加大了地方立法的工作力度。2003年以来,颁布实施了《湖北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3部政府规章。《湖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修订)》、《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7个立法项目纳入了省人大2006年立法计划,《湖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已提请这次常委会审议。这些法规的出台,将逐步形成与《农业法》相配套的地方农业法规体系。

3、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按照《农业法》的要求,我省大力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2005年经省编办批准,成立了湖北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总队,全省有一半的市和92%的县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省有总队、市有支队、县有大队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新体系已基本形成。随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的建立完善,执法护农的力度不断加大,近三年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5万人次,处理各类农业违法案件近万件,为农民挽回损失4.6多亿元,严重事件和农民投诉案件逐年下降。同时全面推行了“两江禁渔”,保护了水产资源,在“两湖拆围”,保护了水资源。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农业法》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加强农业生产的源头控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实施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目前“三品”开发数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03年开始,通过云梦等县市的示范带动,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创建活动。从目前的态势看,再过3-5年的努力农产品基本可实现无害化。2004年开始,我们实行并坚持了种子、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等农资产品主推公告制度。整合省级检测资源,成立了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农产品监测水平。

七、关于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为了落实《农业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采取新增、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向农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去年,全省新增支农投入15多亿元。今年,省安排财政支农资金101.31亿元,新增21亿元,增幅达26%,其中新增投入部分,农业1.22亿元;卫生1.14亿元;教育1.9亿元;税改2.85亿元;水利6.33亿元;综合开发、耕地开垦、粮食直补、文化、社会保障、林业等支出7.56亿元。

我省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今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了新增的具体项目和资金,主要有:粮食直补新增7100万元,良种补贴增加20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配套资金增加1000万元;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2000万元;优势农产品板块新增2000万元;阳光工程配套资金3050万元;动物疫病防治新增1000万元;绿色食品品牌开发500万元;疫区“以机代牛”3000万元。

同时,近几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粮食产业工程、农村生态家园工程、“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疫病防治等重大项目在我省先后实施。2005年省农业厅争取的国家农业投入总量达6.87亿元,比2004年增加0.47亿元,比2003年增加2.87亿元。

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为改善“三农”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好的基础。

八、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业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将会是“空中楼阁”;没有持续稳定的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将会是“无源之水”。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必须集中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本钱,发展大产业,培育新农民,建立新机制,繁荣新农村。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去年年底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五项工作。一是举办了农业系统干部培训班,明确工作思路。二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专班,协调厅内各单位,指导全省农业系统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调查研究,参与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四是在仙桃三伏潭镇栗林咀村、彭场镇挖沟村、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举办试点,现已完成了建设规划,支持村里主导产业发展的项目已开始启动。五是大力推进“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今年,我省将有42个县市实施,计划完成“一建三改”60978户,省政府在公安、江陵、仙桃三个血吸虫重疫区县市,整县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改厕,推行“以机代牛”项目,阻断血吸虫传播。六是整合农业项目,重点支持“百镇千村”建设。同时,今年,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文件出台后,省领导带领我们向农业部等部委及时作了汇报,争取国家在重大项目和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我省新农村建设。

从总体上看,我省在贯彻执行《农业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的亮点仍然不多,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业抗灾能力较弱,科技支撑力不强;农民负担仍有隐患,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乡村债务化解还未找到很好的办法;农业执法经费少、装备差,手段弱,离保障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在农业投入方面,虽然国家对我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但省级配套资金不足,既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又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同时,市县财政仍较困难,对农民农业投入能力很弱的问题没有明显的改观。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农业形势比预料的要好,除牲猪和油菜籽形势不如上年外,其它各业样样增产、增收,夏粮增产7亿斤,蔬菜、春茶、蚕茧、食用菌等产量大幅增加,水产品增加10万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91元,同比增加173元,增长12.2%,只要不出现大的灾害,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增产5亿斤,农民收入增加300元的目标很有希望。我们坚信,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高度重视,有在座的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今年农业发展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农业法》,调动各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农业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湖北作出更大的努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