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6年7月17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宗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报告今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遵照省委八届九次会议的总体要求,努力实施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上半年gdp增长1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粮棉生产形势好。全省夏粮收获面积1700万亩,总产335.5万吨,分别增长7.7%和10.9%。早稻、中稻、晚稻播面均比上年增加10万亩以上。油菜收获面积1681万亩,比上年减少4.3%,总产198万吨,减产2.7%。棉花播种面积600万亩,比去年增加58.6万亩,增长10.8%。两夏作物收购稳定。6月1日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达到国家收购质量标准的红小麦收购价每公斤1.38元以上。油菜籽收购价格每公斤2.1元左右。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优质稻板块面积预计1800万亩,比去年增加300万亩。三峡库区和丹江库区柑桔基地达到200万亩。鄂西南、鄂西北和鄂东南茶叶基地建成150万亩。新增青草养鱼基地40万亩,优质鱼基地扩大100万亩,达到350万亩。新增养殖小区82个、人工种草面积50万亩。全省板块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林特、水产和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春茶产量达到76.5万担,同比增长15.9%,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龙头企业发展较快。
省级龙头企业达到 243家。福娃集团年销售收入可突破10亿元。桥米集团、采花毛尖的兼并整合开始运作。省担保公司为13家龙头企业提供贷款达到2.7亿元,缓解了部分企业资金困难。1-5月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
4月下旬,省委举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省委制订的《湖北省“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已经省委八届十次会议讨论通过。“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启动。目前以“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步骤地展开。电话“村村通”工程基本建成,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上半年全省通乡通村油路完成投资28.2亿元,建成通乡油路路基163公里,路面106公里;建成通村油路路基15725公里,路面7402公里。已解决44.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10万多口,改厕4000所。五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91元,同比增加173元,增长12.2%。其中工资性收入627元,占39%。
(二)工业经济。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4.9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其中轻工业319.2亿元,增长27.9%;重工业795.7亿元,增长19.8%。预计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27.3%。全省17个市州(林区)有12个市州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武汉城市圈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23%,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一是“三个一百”工程持续推进。上半年100家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5.4%、59.4%和57.9%。上半年,大冶有色产值43.4亿元,增长111.5%;神龙公司产值91.5亿元,增长59.2%;东风本田公司产值43.1亿元,增长91.2%。100个重点工业项目中,东风本田公司12万辆乘用车、东风重型载货车、东风襄樊中高档轿车、襄樊新火炬汽车部件轿车轮毂、湖北黄麦岭磷化工公司磷铵改造、湖北兴发化工股份公司食品级磷酸盐、华新南漳水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二是八大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省政府今年安排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三个专项资金已下达6900万元。3月上旬,在全省科技大会上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华工科技、湖北兴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华中数控、团结激光等省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武钢取向硅钢、汽车用钢和烽火通讯自动交换光网络等国家创新能力专项进入收尾阶段。三是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趋好。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6,同比提高15.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3.2亿元,增长14.7%;上缴税金217.2亿元,增长14.1%。39个工业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50.5%,有色金属行业增长195.4%。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为20. 6%,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虽然同比上升5.94%,但上升的幅度比一季度回落了18.75个百分点;产成品资金升幅同比上升0.71个百分点。四是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今年以来全省电煤库存正常,6月底14家统调电厂电煤库存达150万吨,目前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
(三)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3亿元,同比增长39.3%。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0.7亿元,增长2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8.1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31.6亿元,增长57.5%。在第二产业投资中,高耗能工业投资得到抑制,其投资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中,用于环保公共设施等产业投资完成137.2亿元,增长120.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24.4亿元,增长142.2%;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43.9亿元,增长78.8%。二是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521.6亿元,增长49.1%,高于全省投资增幅6.3个百分点,占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7.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其中武汉市12亿美元,占全省73.6%。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增长82.3%,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的75.1%,同比提高28.1个百分点。汉江流域污水治理、汉口燃机供热工程等外贷项目稳步推进,沪蓉高速宜昌至巴东段项目列入国家利用国外贷款规划。普天诺基亚、多普达、nec增资等项目已经国家核准。世行贷款项目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开工建设。三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69个重点项目到位资金31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8%。完成投资260亿元,占年计划的43. 4%。仪长输油管线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全年有荆(州)东(岳庙)高速、荆(门)宜(昌)高速、武(汉)孝(感)高速、保康寺坪电站、武汉天然气管网、宜化84万吨高浓磷复肥一期、华新南漳水泥一期、华彬红牛饮料、省艺术馆等16个项目建成。武汉80万吨乙烯、武汉tft(液晶显示面板)、宜昌多晶硅、武钢阳逻深加工基地、湖北大畈核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四是武汉城市圈投资保持较快增长。5月底在黄冈召开了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半年,武汉城市圈共完成投资872.3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63.2%。
(四)内贸外贸。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0.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创近十年来同期新高。分城乡看,城市市场零售额1132.8亿元,增长15.4%;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487.3亿元,增长12.8%,增幅同比高1.6个百分点。物价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涨幅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26.2%。其中,出口总额26.1亿美元,增长22.1%。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全省机电产品出口9.8亿美元,增长7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亿美元,增长84.5%。
(五)财政金融。上半年全省地域财政收入完成647.5亿元,同比增长2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5.3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26.3%,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70%。全省财政支出344.4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农业支出增长51.8%,社会保障支出增长28.9%。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081.1亿元,比年初增加858.9亿元。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317亿元,比年初增加668亿元。
(六)重点领域改革。上半年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省有改革任务的96个县(市、区)1010个乡镇(办)开展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启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试点顺利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国企改制已完成8087户,占比91.9%;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县域经济民营化格局已经形成;省属重点企业改制重组有新的突破,种子集团公司、黄金公司、医药集团公司等改制方案已批复,正在抓紧实施。即将出台《湖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省直文化单位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省广电总台组建,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出版集团改革现行体制取得成效。财政、教育、卫生、体育、国土以及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等领域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七)社会事业。一是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争取国家安排我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专项资金4500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3600万元,省预算内投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1000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000万元,农村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102个县市区中已经有41个县市区列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覆盖率达到40%,参合农民1438万人,参合率达78.7%。安排了血吸虫重疫区公安、江陵、仙桃3县(市)综合治理项目。安排450万元建设仙桃、潜江、天门三个直管市血站,安排2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44个艾滋病重疫区“温馨家园”建设,对5150名晚血病人和1140名艾滋病人进行了免费救治,有319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竣工。三是文化设施建设大为加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八艺节”场馆建设进展顺利。省博物馆楚文化馆已交付使用,主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100个重点乡镇文化站建设按计划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启动。50户以上电视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建成。1-5月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7.9万人,同比增长19.0%。旅游收入8898.5万美元,增长11.8%。四是计划生育与就业、社会保障目标完成较好。上半年全省出生人数和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1万人,均完成全年目标60%,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全省五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89.1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55%;征收社会保险费99.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2%。为212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81.4亿元,为12.7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8亿元,“两金”发放率均为100%。五是扶贫开发稳步推进。500个整村推进规划已经完成。对4800户、19200人实施搬迁式扶贫,完成年计划的48%。
(八)节能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初见成效。今年我省列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资源综合利用9项国债项目,以及我省专项安排的一批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470万元,省预算内投资550万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5.2亿元、银行贷款3.5亿元。预计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1.46吨标准煤,比上年末下降3.3%。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取得成效。1-5月武钢炼铁入炉焦比为325公斤/吨,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炼钢能耗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鄂钢入炉焦比下降12.4%,电炉冶炼电耗下降41.7%。循环经济稳步推进。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东西湖工业园试点及重点企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启动。以磷矿为重点的矿产资源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成效。鄂西高磷铁矿资源开发启动。九宫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年内建成,利川齐岳山风电一期完成特许权招标工作。沙市、宜都东阳光热电联供,武汉锅顶山、青山等垃圾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加强。三峡库区沿江重点集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次级河流治理项目进展顺利。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涉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9月30日156米蓄水前可完成治理任务。制定了贯彻国务院《丹江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启动库区水污染防治项目前期工作。上半年长江、汉江、清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全省监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8%,略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城市环境质量较好,6月份十堰、宜昌、鄂州等14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百分率为100%。全省酸雨频率为17.4%,比去年同期下降。
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目前,农民依靠种养业增收难度增加。今年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畜牧产品价格急剧下跌。据省调查总队对全省33个县1000个农户和48个非农户调查,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总体下降3.9%,其中畜牧产品下降14.3%。6月底,毛猪价格比上年同期下跌19.8%,仔猪价格下跌53.3%,家禽价格下跌39.4%,禽蛋价格下跌20%。受此影响,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04.1元,下降21.9%,将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和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也有待加强和改善。
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下降0.1个百分点。载重汽车、石化等行业效益下滑。东风有限公司十堰基地累计产值同比下降23.1%。中石化武汉分公司和荆门分公司共亏损14.8亿元,同比增加3.63倍。成品油价格上调对运输量较大、利润率低的部分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反映出我省产品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
三是就业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从总量上看,全省城镇约有120万人需要就业,供大于求50万人;农村尚有4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灵活就业人员有250万人;有15%左右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全省就业压力很大。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结构性用工仍有缺口。据我委调查,鄂州、荆门、汉川、潜江等地机械、纺织、服装行业熟练工人短缺,流失比较严重。到6月底,结构性用工缺口仍然没有得到缓解。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产业发展需求扩大,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不足;二是沿海省份和国际劳务输出组织与内陆省份争夺熟练工人,造成人才流失。
二、下半年需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虽然是“十五”以来同期最好水平,但与周边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省产业结构还不优、产业链还不长、工业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要保持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势头,将面临较大压力。下半年拟着重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省委制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病险水库脱险加固、高产农田、优势农产品基地等项目建设。落实好国家和省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等坑农、伤农行为。做好防汛、抗旱和救灾的各项应急准备,减少灾害损失。继续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确保完成引导性转岗培训农民工30万人,技能培训15万人任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推进“百镇千村”工程,加大以“六改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继续推进“三个三工程”,重点抓好列入 “三个三工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100个重点项目有50个左右年内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抓好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实施好列入国家专项的高技术项目,加快发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抓好武汉芯片一期工程、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扩建等项目,启动武汉神龙第二工厂、宜昌多晶硅等项目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重点抓好火电、钢铁、化工、造纸、建筑、建材等行业以及100户高能耗物耗企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调配,做好迎峰度夏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着重抓好69个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抓好大别山电厂、鄂钢冷轧薄板、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琴台大剧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调度,确保建设进度;加大tft(液晶显示面板)、80万吨乙烯工程、核电、石家庄至武汉、武汉至宜昌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监管。认真解决部分项目存在的前期深度不够、招标不合规、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抓好省委、省政府欧洲、美国、加拿大、香港招商等一批合资合作项目。加快武汉七条高速出口路建设,推进圈内“五个一体化”进程;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县(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
(四)抓好物流园区和重点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内贸外贸发展。继续支持阳逻港物流园区、舵落口分拨转运物流园及物流保税区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汽车、钢铁等专业物流发展。实施好“万村千乡”工程,确保年底完成新建改建乡镇超市和村级农家店4000家;抓好武汉白沙洲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支持武船、青山船厂、nec、唯冠等企业发展加工贸易;抓好武汉it、武汉和宜昌船舶、仙桃医用卫生材料以及十堰、襄樊汽车配件出口产品基地建设。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力争年底完成省属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改进对全社会的投资引导;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继续深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体制改革。努力争取国家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具体政策措施。
(六)加大社会薄弱环节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城乡群众最为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等问题,落实好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通过大力发展物流、社区服务、旅游、咨询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千方百计地扩大社会就业。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和禽流感防控。建成三个直管市血站和艾滋病重疫区44个“温馨家园”项目。以沼气建设为龙头,以灭螺、改水、改厕为重点,推动血吸虫重点疫区“一建三改”综合治理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争取一批乡镇卫生院、县医院等基层医院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好“八艺节”场馆建设,抓好省艺术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做好省图书馆新馆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城镇就业机会。做好搬迁式扶贫工作,突出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饮水等困难问题。继续抓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环保项目建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贯彻执行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安排,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力争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