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2003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3年7月21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李宗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报告2003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3年计划安排,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了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14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0.2%和8.7%。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上半年,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56.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主要特点:一是大企业、大城市、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98.8亿元,同比增长8.6%,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46.3%,拉动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武汉、襄樊两市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02.7亿元和6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8.5%,两市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51.7%;重工业增长13.1%,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71.9%。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73.4亿元,实现利税61.9亿元,完成销售收入46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4%、30.5%和22.5%。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31.2亿元,增长14.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三是外资企业发展较快。全省外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29.4%。四是工业用电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工业用电212.7亿千瓦时,增长13.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8个百分点。表明全省上下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实效。五是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17%,比上年同期上升0.38个百分点。1-5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9.5,同比上升16.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9.9亿元,增长64.1%;亏损企业亏损额16.6亿元,下降15.1%。
(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省农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5%,比去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效应的影响,种植结构继续呈减粮扩棉增油的态势。预计夏粮总产255.6万吨,夏油总产189.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25%。畜牧、水产养殖业等名优产品比重提高,产量增加,肉类、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7%、4.7%、33.9%和6.6%。二是农业生产区域化、产业化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建设规划正在组织实施,武汉周边的蔬菜板块,鄂州、仙桃的水产板块,恩施、十堰的魔芋等板块的核心区建设已经启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专项计划也正在抓紧实施;一批龙头企业订单农业继续发展,上半年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756万亩,比去年增加556万亩。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已见成效,农民负担继续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税费支出17.5元,同比下降13.05元,下降42.7%。如果加上人均2.01元的退税,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实际下降15.06元,下降49.3%。四是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回升。由于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和农产品价格上扬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弃田抛荒的现象减少,种植大户增多。据调查,在耕地面积减少4.6%的情况下,农作物种植面积仍比去年增长0.8%;农民生产性投入增加,上半年人均生产费用支出246.5元,同比增长11.3%。五是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省农民现金收入943元,增长4.3%。
(三)第三产业总体平稳,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8.7%。今年以来虽然非典疫情对我省第三产业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亮点,通信、房地产、保险等新兴服务业走势趋旺。上半年全省电信业业务收入66.5亿元,增长19%;房地产市场供求两旺,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比竣工面积多6.1万平方米,是近几年来首次出现的良好势头;保险业发展较快,上半年我省保险业保费收入56.6亿元,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其中国有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增长15.1%。其特点是:一是技术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上半年全省技术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完成115.4亿元和73.2亿元,分别增长26.8%、27.2%,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11.7、12.1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农业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78.8%;制造业完成投资124.2亿元,增长62.8%;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5.6亿元,增长27.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幅是多年来少有的高增长。三是大中城市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成为重要支撑。上半年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9亿元,增长19.8%,占全省投资的35.3%。十堰、襄樊、随州等市州增长20%以上。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省43个重点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28.8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42.4%,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在省领导的亲自推动和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成效明显。目前,荆州至公安东岳庙高速公路、县乡及县际公路、“忠武”天然气管网工程、世行贷款水电工程以及东风日产合作项目等已经开工或组织实施。
(五)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市场物价回升。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7亿元,增长10%。全省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为:一是城乡市场增长较快,且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749.7亿元,增长11.5%;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0.1亿元,增长6.6%,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同期的11.6个百分点缩小到4.9个百分点。二是大中型商场超市销售回升强劲。据统计,6月份,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33.8亿元,增长33%,为近10多年来各月的最高纪录,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5%。三是全省绝大多数市州零售额增幅回升。据统计,上半年全省17个市州中,有10个市州零售额增幅比1-5月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扭转了5月份全省绝大多数市州零售额增幅比上年同期出现回落的局面。
市场物价回升。从消费环节看,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1.7%、0.6%和1.3%;从生产环节看,上半年全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消费和生产环节价格水平全面上升,通货紧缩压力初步有所缓解。
(六)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省属企业下放属地管理、烟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外贸出口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3.4亿美元,增长36.2%。其中,出口12.36亿美元,增长34.2%,完成年度目标的53.7%。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增长38%和27.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8.4%和58.6%。利用外资有所增加。上半年,全省吸收外商投资9.1亿美元,增长5.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4亿美元,增长6.0%。
利用国外贷款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利用国外贷款2.68亿美元,增长22.5%。从投资领域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半年制造业、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0.7%和23.8%。从投资方式看,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明显,分别增长34.8%和22.3%。
(七)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全地域财政收入完成331.3亿元,增长18.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1.4亿元,增长10.1%。收入结构出现可喜变化,工商税收、国有企业退库大幅度增长。全省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21.2亿元,完成年度支出任务的46.3%,增长9.3%。金融运行平稳,贷款结构有所调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56亿元,比年初增加63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44亿元,比年初增加390亿元。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795亿元,比年初增加481亿元。在贷款投向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私营个体经济和个人消费的信贷投放力度。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206亿元,比年初增加50.4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10.5%。
(八)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上半年,全省城镇净增就业岗位25.96万个,完成年计划的65%。介绍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8.8万人,重点帮助4.9万名“4050”人员和3.3万名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5万人,其中有8.9万人再就业;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在社会保障方面,全省基本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6月必须完成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三个到位、一个突破”(即政策制定、优惠证发放、社区平台建设到位和小额贷款担保发放实现突破)的目标基本完成。目前全省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为92.1%、76.7%、92.3%。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非典疫情、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走“一主三化”的道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改革体制,改进作风,改善环境,使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或与年初预期持平。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投资需求看,从2000年开始到2002年的三年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8和7.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随着三峡工程和长江干堤加固、农村电网改造、移民建镇等国债项目相继投产,中央投资的重大项目减少,影响了经济的后续支撑能力。上半年全省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从5月份开始逐月回升,但与全国同期水平比仍低17.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仍然乏力,上半年全省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8.2%,比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低5.2个百分点;“非典”也使我省利用外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原定召开的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大都延期或取消,导致近两个月利用外资增幅回落。从消费需求看,今年前5个月,我省消费需求增幅呈现出逐月下滑的势头,逐月累计分别增长12%、11.2%、10.8%、10.4%、9.8%,直到6月份消费需求增幅才有所回升,6月份比5月份增幅高3.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同时,也存在对汽车、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培植不够的问题。从出口需求看,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虽比去年同期增长34.2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低,且净出口规模小(去年全省出口占gdp比重仅为3.5%),对全省经济拉动十分有限。再加上近期受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第二季度贸易订单明显减少的影响,第三、四季度贸易出口增长将出现回落,全年出口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二是经济增长结构不够合理。今年以来,虽然我省一些宏观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尚有一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三大需求制约外,与沿海和周边省份相比,主要是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还存在“国退民进”改革滞后、轻重工业等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县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等问题。2000年全省轻重工业比重为38.7:61.3,2002年为33.5:66.5,今年上半年为31.3:68.7,重工业比重继续提高;2002年全省73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60.6%,比1997年低14.7个百分点。
三是“非典”给我省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非典疫情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据初步测算,“非典”影响上半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1.3个百分点,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幅0.54个百分点。同时,“非典”加剧了今年的财政收支矛盾。一方面,“非典”疫情给全省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带来较大冲击,旅游、交通运输、旅馆、餐饮等行业提供税收减少,加之政府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实行减免税费,使我省税费减收。初步测算全省因“非典”减收6.6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全省用于防治“非典”支出7.14亿元,其中,全省财政增支2.69亿元。此外,今年我省的农村税费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省属企业改革、部分到期债务偿还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上述这些减收增支因素,势必给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带来较大压力。
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全年就业形势分析,据初步测算,今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23万人,企业改组改制、关闭破产就业转失业20万人,下岗职工31万人,加上上年结转失业人员44.5万人,预计我省共有118万人需要安置就业,但我省城镇只能提供6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加上“非典”使上半年我省旅游、餐饮、旅馆、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即期减少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今年高校扩招生毕业,使全省大学毕业生比正常年份多近3万人以及复退军人安置等因素;农村还有650万剩余劳动力,其中前一段从外省返乡的120多万民工也需要重新寻找出路,由此带来今年我省就业形势更趋紧张。同时,社会保险收支缺口较大。上半年,全省养老保险费当期应征收40.3亿元,实际征收36.2亿元,实际支出51.4亿元,当期缺口达15.2亿元;失业保险费当期应征收3.7亿元,实际征收2.8亿元,实际支出3.4亿元,当期缺口达0.6亿元。这个问题,各级政府都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下半年需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好当前工业生产,继续调整工业结构。一是针对当前电力、资金等日趋紧张状况,加大对资金、电力等方面的协调调度,确保有市场、有效益、有后劲的产品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二是突出抓好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包括引进外资和转移沿海产业;对已投产的项目,争取早投产,充分发挥新项目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三是继续推进省属企业改革工作,进一步搞活省属企业,争取今年内初见成效。四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烟草、冶金、纺织等行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更好地发挥我省现有的产业优势;抓紧实施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专项计划,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不断提高其竞争力。
(二)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扩大蔬菜、水产、魔芋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增加安全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的供应。二是认真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专项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着重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带,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把特色产业、优质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三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下半年着重做好江河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县乡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四是抓紧建立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中介流通组织到基地、农户收购产品,到外地销售产品,促进农产品深购远销。五是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和信息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工作,简化手续,引导返乡农民复出打工,增加收入。六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和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现场会的精神,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增长后续能力。一是继续坚持重点项目一月一分析、一季一调度的投资调度会制度,加强对投资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协调,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重大基建项目的做法,省计委将部分重点基建项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年度投资计划等方面的责任落实到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到项目单位。二是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宜万铁路、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忠武”天然气主管道和城市管网、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武汉等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三是着力启动民间投资,培植我省投资的内在增长机制。当前着力抓住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快的机遇,从开放民间投资领域和创新投资方式入手,研究建立聚集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办法和机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
(四)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扩大消费。一是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大型产品展销会,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钢材、汽车、水泥、机械以及特色农副产品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继续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搞活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规模,促进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努力培植壮大住房、通信、汽车、教育、文化等消费热点;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抓住宜昌“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华中旅游博览会等机遇,激活我省旅游市场。三是引导工商企业正确应对“非典”后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积极研究促销措施。着力培育今年以来出现的社区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和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四是继续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通过清理涉农收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组织家电等消费品下乡活动,努力扩大农村消费。继续下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物价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努力为开拓市场和扩大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抓住国内外发展环境转好的有利时机,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一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恢复和推动正常的商务往来,抓紧启动因美伊战争和“非典”停缓的外资合同和出口订单。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前重点抓好东风—日产、东风—本田汽车合作项目等与日本和韩国经贸合作等一批项目。同时准备好9月份鄂港经贸洽谈会、第三届华人华侨回国创业洽谈会,组织好省内企业参加中国(厦门)投资洽谈会和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工作,力求取得实效。继续抓住沿海省市部分产业、资金、技术、管理等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切实加大引进力度。三是积极组织和推进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业务,对省直出口企业和部分市州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尤其是充分发挥我省机电产业优势,突出抓好机电产品出口。
(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针对今年下半年就业的严峻形势,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净增4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双下岗人员家庭1人实现再就业的目标。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培育社区服务业和城郊农业等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小城镇,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多途径、多形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较多的情况,切实做好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确保社会稳定。
(七)进一步做好“非典”防治工作,降低“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防“非典”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下一阶段,一方面我省将着眼于建立防治“非典”的长效机制,继续抓疫情防控,着力抓好县级传染病区和乡镇传染病门诊建设,力争9月底前完成,防止今冬明春“非典”疫情反弹。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研究制定受冲击大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抓住时机改善饮食消费环境和商品流通方式,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把“非典”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八)把环境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举措,锲而不舍地抓好环境建设。从改革体制和改善环境入手,继续推进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等四大环境创新工程。从转变政府职能和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坚决清理部门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收费等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树立湖北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推进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各位委员,目前全省经济发展总体是健康的。7月15日省委、省政府在总结上半年工作基础上,肯定了上半年来之不易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半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们相信,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有省人大的监督和指导,有全省上下兴起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推动,有全省上下的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