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国营商业工作的报告
——1992年5月28日在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上
省商业厅副厅长 江禄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报告我省国营商业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省国营商业基本情况
1991年末,省商业厅系统职工总数28.7万人;拥有商业机构17673万个;商办工业企业524个;拥有固定资产23.69亿元,其中冷库73座,库容12.8万吨,仓库744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701万平方米,商办工业厂房70多万平方米。
近几年来,我省国营商业出现了经济效益持续滑坡,1990年定人建国四十多年来的最低谷。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全省商业干部职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深化商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大力扭亏增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1年开始呈爬坡趋势。
1990年,全省国营商业系统发生净亏损10825万元(其中武汉市亏损12648万元,省区盈利1791万元),由1989年的盈利变为亏损。上交国家税利净额18759万元,比上年增长21.43%。
1991年,我们围绕“开拓经营,强化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效益”这个指导思想开展工作,重点抓了扩销压库、清收、增盈,并率先实行经济效益目标考核,与各地市州商业局和省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按责任目标考核,实现了购销两旺和大幅度减亏。全年系统外、销售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零售额增长11%;全省亏损7533万元,比上年减亏3350万元,减亏幅度30.7%。其中武汉市亏损8905万元,省区盈利1372万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扭亏增盈目标任务。上交国家税利净额19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今年元至4月份,系统外销售45.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其中零售额增长9.1%,亏损2342万元,增亏10%。其中省区盈利435万元,比同期扭亏增盈459万元,武汉市亏损2777万元,增亏31.92%。从发展趋势看,预计全年可减亏17.7%。
连续两年来发生亏损,分地区看,主要是武汉市亏损严重,导致全省效益上不去。而省区这一块仍是一直保持盈利的。分行业看,主要是食品和纺织品两大行业亏损,其他行业的效益还是比较好的。1990年,两个行业亏损22910万元,其中食品亏损18637万元,纺织品亏损4273万元;其它行业盈利15377万元。1991年,两个行业亏损20878万元,其中食品亏损16474万元,纺织品亏损4404万元,其他行业盈利9995万元。今年元至4月份,两个行业亏损9210万元,其中食品亏损7729万元,纺织品亏损1481万元,其他行业盈利6868万元。另售环节好于批发环节,经过几年来改革的锤炼和市场的摔打,确有一批企业,特别是零接企业已经逐步适应新形势,取得了销售、利润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近几年来,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商业的发展,1991年虽然开始爬坡,但仍缺乏力度。对此,我们作了比较全面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
一是旧的思想观念的羁绊。建国以后四十多年来,实行统购统销独家经营的商业体制这在当时起到一定作用,从1985年城市商业改革,才开始对旧体制进行触动,真正实现变革,还是近两年才迈开较大的步伐。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至在改革的大潮中出现经营思想、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不适应和管理水平提不高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大批发企业中,仍然是沿用产品经济时代的模式,实行大购大销大库存,以及官商作风,放不下大架子,迈不开大步子搞开拓经营。
二是劳动效率低。劳动效率低虽然有人员增加而业务开拓不够的问题,但人员超负荷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显得更为突出。一方面,企业员工已超饱和,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的压力不断增大,按国家政策规定行业人员要自行消化,企业不得不超负荷增加人员。员工过剩造成人浮于事和劳效低下。1991年武全省商业职工达28.7万人,比1988年增加3万人,即每年以增加1万人的速度增长。
三是企业负担日益加重。我们算了一笔帐,1991年与1984年比较,由于新增税种,商业厅系统一年利转税达1亿元。1991年与1978年比较,银行提高利率,商业厅系统利润转为利息支出1.21亿元;工资调整进成本,商业厅系统增加支出2.31亿元;运价调高、仓租提高,商业厅系统增加支出4741万元;新增保险费、教育经费、职工待业保险金、粮油副食品价格放开补贴等,增加支出5500万元。
四是企业包袱沉重,步履艰难。去年,全系统开展了“清商品、清资金、清帐目”的“三清”工作,共清出“三待一补一挂”资金包袱124850万元,其中待摊费用15984万元,待决应收款16215万元,待处理财产损失25700万元,未补亏损59995万元,福利基金超支接帐6956万元。这些包袱的形成,除企业管理不善造成一部分包袱外,主要是三个原因:(1)产品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资金包袱;(2)过去政企不分,政府行为造成的损失由企业承担;(3)国家投资少企业负债搞建设。近几年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商业设施的要求也就高了,为适应市场形势,搞了商业设施建设,“七五”期间调点设施投资共6.7亿元,其中“进笼子”的只3968万元,占5.9%,其余都靠企业贷款背利息。1991年末,全省商业系统固定资产达23.68亿元,比1978年的5.8亿元,增长3倍。四十年来,国营商业上交利税101.47亿元,国家对商业投资只5.5亿元,只占上交利税的5.5%。
五是国营商业与其它成分的商业竞争条件不平等。改革开放以前,国营商业独家经营,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后,为改变旧的流通格局,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鼓励其他成分商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他成分的商业方兴未艾,竞争日趋激烈,由于转换机制需要有一个过程,加之竞争条件不平等,影响了国营商业优势的发挥。如税收政策,对国营商业是严格依率计征,而个体商业则实行定税,活动余地大。监管部门对国营商业与其他成分商业的监管也不一样。
二、今后商业的改革和发展意见
尽管当前国营商业比较困难,但我们认为困难和机遇并存,我们有信心在“八五”期间走出低谷,逐年爬坡,争取每年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确定1992年的目标是系统外销售12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零售额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6%;全部企业纽亏相抵后净亏损6200万元,比上年减亏17.7%,其中省区盈利1800万元,武汉市亏损8000万元。猪价放开以后,还可减32000万元以上。
我们制定的“八五”规划是:系统外、销售年平均递增8.38%,到1995年达到163亿元;商业零售额年均递增10%,到1995年达到100亿元;1995年实现利税(可比口径)3.5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5亿元,分别比“七五”期末增长25%和142%。
为实现这一规划,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国营企业实现“四化”:即商业社会化、营销市场化、企业集团化、设施现代化。实现“四化”战略的前提是树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商业社会化就是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封锁分割,市场需要什么,自己有条件经营什么,就经营什么,只要有效益都可以经营;营销市场化就是要培育市场,发育市场,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企业集团化,就是搞企业联合,联合的形式可多种多样,联合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商商之间,还要发展工商、农商、技商联合;设施现代化,就是根据经营的需要改造、新建一些现代化的商业网点设施和建立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
基于以上目标和战略,我们制定和正在实施的主要措施是:
(一)积极试点,扎扎实实地在国营商业企业中推行“四放开”改革。
省政府以鄂政发[1991]116号文下发《关于在全省国会商业企业中推行“四放开”改革的通知》后,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进行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省商业厅制定了《关于全省国营商业企业推行“四放开”改革实施意见》,已经省“四放开”指导小组批准实施。到四月底止,全省国营商业“四放开”试点的大中型企业已达319家,占大中型企业的37.8%。
根据“四放开”改革的要求,从各地试点单位实际情况出发,重点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以开拓经营为主要内容,搞活经营。试点企业在坚持主业和特色的同时,打破传统经营分工的束缚,积极开拓相关、相联和连带商品的经营,经营触角已开始伸向各个经营领域。除计划内元钉、铁丝、化学危险物品、进口录像机、汽枪、劳保用品需按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资格外,其他商品只要市场需要,经营有效益的都可以自行经营。
二是以活价促销为目的,放开商品价格(收费标准)。除有关部门管理的商品价格外,商业厅系统主营的全部工业品、食品、副食品、饮食、商办工业产品的零售价格全部放开。理发、照相、浴池、洗染、修理及四级以下旅店等服务收费放开。批发价格,由批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定价。试点单位本着“价格放开,企业管严”的原则,加强价格管理,使市场物价比较平稳。如沙市商场今年4月份抽查,7大类商品综台进销差率是13.53%,与去年4月份相比,进销差率下降0.96%,其中纺织品类下降2.9个百分点;家电类商品下降4.2个百分点。
三是以工效挂钩为主要形式,搞活内部分配。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上,按照“三低于”的原则,把企业分配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改变过去“企业亏损、工资照发、奖金照拿、福利照搞”的不合理状况。职工个人做到上岗靠竟争,收入凭贡献,拉开收入差距档次,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些改革措施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个人收入增加了,对国家作出了贡献。如崇阳县副食品公司,“四放开”改革后,一季度销货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8.57%,扭亏为盈2.3万元,职工人平月收入232.9元(最高的377.1元,最低的83.96元),比放开前的工资收入增长59.4%,上交国家利税增长2.37倍。
四是以全员劳动台同制和干部聘任制为主要形式,实行用工放开。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襄樊市17家试点企业,聘用中层干部406名,其中,从原任的427名中层干部中聘用385名,从一般职工中聘用21名,原任中层干部未受聘的成为一般职工;对职工上岗实行“兵选将、将点兵”双向选择办法,5328名职工中经过双向选择上岗的5237人,占98.29%,掉岗的91人,占1.71%,其中试岗33人,待岗47人,内部退养10人,辞退1人。推向社会只有被辞退的1人,只占职工总数的万分之二。汉川县还从实际出发,按“四放开”精神,在38个边、小、亏、微的门店,大胆试行资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搞活了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省政府5月6日在汉川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肯定了这种改革形式,确定在全省逐步推广。
全省国营商业实行“四放开”的319家试点企业,由于起步时间不一,有的目前正处在启动阶段。我们统计了试点的26家大中型商场,效果明显。今年4月份,26个试点单位商品销售额16807万元,比同期增长30%;实现利润690万元,比同期增长45.3%,费用水平6.3%,比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月人平工资210元,比同期增长40%。
推行“四放开”改革虽然时间不长,已经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一是在外部,有的地方疑虑多,担心经营放开,市场秩序混乱:担心物价放开,引起物价上涨,造成市场不稳;担心人事放开,影响干部管理;担心用工放开,企业辞退职工,增加社会压力,形成新的不安定因素。二是商业内部的同志也反映出“三个担心”,担心政府职能部门放不开,担心竞争不平等,挫伤职工积极性,担心队伍素质不适应,使“四放开”流于形式。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做好宣传舆论,加强思想工作,求得内外部认识一致,为“四放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四放开”改革的具体措施还不配套。省政府116号文件对各部门放权已作出明确的规定,各地在实行中,深感有关部门没有相应配套措施,工作难度较大。对此,省政府“四放开”指导小组正在着手解决,可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二)解放思想,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
转变经营思想、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在经营思想上真正树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树立以销售为中心的观念,彻底改变“生产什么——收购什么——销售什么——消费什么”的逆向思维方式,按照“需要什么——供应什么——收购什么——生产什么”的顺向思维开展经营。第二是要强化企业的自力更生意识。第三是要增强企业的紧迫感、危机感,要敢于竞争,主动竞争。
(三)培育市场,加强批发市场建设。
我们打算,今年在巩固办好现有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再兴办一批工业品、肉食品、蔬菜批发市场。办好黄石市批零结合的工业品交易市场,襄樊市纺织品批发市场,襄樊、宜昌市以肉联厂为基地的畜禽产品批发市场,孝感市以莲藕为主的蔬菜批发市场。并要求其它地市也要积极地推进批发市场的建设,发展配套的服务设施和项目,增强批发市场的功能,吸引生产经营企业,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进场交易。
(四)发展企业集团,提高国营商业的组织化程度。
在继续巩固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的基础上,从骨干商品入手,发展多种形式的企业集团。已试办的购销集团要使松散型联营体逐步向半紧密型、紧密型过渡,形成整体经营优势。1992年由省公司牵头组建跨市县的全省性购销集团,即由省副食品公司牵头组建湖北省食糖购销集团;由省五交化公司牵头组建湖北省家电购销集团;由省百货公司牵头组建湖北省百货商品购销集团。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要以批发企业、大型零售商场为龙头,组建区域性购销集团;以鄂州市肉类联合加工厂为龙头,组建鄂东经济区的食品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集团。并积极谋求与农业、工业、科技产业的联合。
县级商业推广石首市组建国营商业总公司的经验。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种职能、统一核算,分级管理,一个头对财税、一个头对银行。”目的是转变县商业局的行政职能,适当集中县级商业的管理,以便发挥群体优势。
(五)加强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现代化设施和现代化的人才是商业振兴的前提。我们打算近几年抓紧现有网点的改造和新建网点的工作,鼓励企业敢于负债建设,当然必需是经过周密的可行性研究,确实有效益的建设。培养人才主要是抓经理人才和推销员人才的培养,经理培训我们已抓了几年,目前的任务是改革培训教材和培训方式,主要灌输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法;推销员培训我们正在着手筹备,今年内开班,拟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推销人员。
(六)努力开拓经营,扩大销售。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营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商业企业要扩大经营视野,经营的范围逐步向相关商品、相关领域延伸,并努力寻求新的开发空间。零售企业要发展多种配套服务功能,尽量实行开架售货;大型商场要逐步办成景点式的购物、娱乐场所;批发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转向,实行批零结合,以零带批的经营格局。
商办工业潜力很大,根据我省实际,要发展肉类、鱼类、禽类、蛋品类、蔬菜类、果什类、粮制品类等的深加工,速冻、生冻食品一起上,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七)努力开拓外经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从发展趋势看,现行的内外贸分割的体制已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发展一体化的市场。因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外贸经营权,一方面发展边贸经营业务和委托进出口业务,为直接经营外贸业务创造条件。
(八)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今后经营管理的重点是把好“两关”(即进货关、进入关),搞好“三个压缩”(即压缩库存、压缩费用、压缩贷款)。把好进货关就是根据市场需要和有效益两条原则,严格进货管理;把好进人关就是企业增人必须同时增加销货和利润;压缩库存就是尽快处理有问题商品,为改“大购大销大库存”的经营方式为勤进快销的经营方式创造条件;压缩贷款就是讲求资金使用效益;压缩费用就是严格费用开支手续,要求1992年费用水平降低5%。
(九)搞活省直企业,发挥省级公司的龙头作用。
一是商业厅已将用工、人事、机构设置、分配初级职称评定五权全部下放给省公司;二是加快在建百纺大楼的建设速度,力争明年底开业;三是以省公司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四是发展省公司与外资的合作,省食品公司与港方合资的雪城食品有限公司已于5月28日开始生产;五是继续探索论证省级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
(十)抓好扭亏增盈工作,重点放在搞好食品、纺织品两个行业的扭亏增盈。
食品行业主要是改变现有经营格局,在抓好主业的同时抓好开拓。我们将对食品所、肉联厂、食品公司实行分类指导,改变现有格局。食品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发展养猎业和饲料加工业,也可以因地制直经营工业品、农建材料、土特产品,经营饮食服务业等。肉联厂要坚决改变单纯杀猪存肉的格局。利用冷藏设施搞多种经营,逐步改变经营品种单一,吃山东的鸡腿、吃四川的火腿、吃河南的香肠的状况。食品公司要办成经营各种食品的公司。
纺织品行业要改经营面料为主为经营成品为主。去年以来,纺织品开拓服装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要继续扩大服装经营业务,走面料、加工、成衣配套经营的路子,并加快发展服装设计。
(十一)并、转一些长期经营亏损的企业。
对经营不力、长期不能扭亏的企业亮“黄牌”,限期停亏、扭亏,不能停亏扭亏的实行并、转,也可以关闭几个。
(十二)坚持不懈地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抓优质服务工作关键是常抓不懈,因此,我们多年来坚持开展“创三优”(即优良服务、优美环境、优质商品)活动,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后我们继续以“创三优”为主要内容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倡无情的竞争,有情的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上柜。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省商业厅与劳动厅将在商业系统开展第三批金牌营业员考评工作,计划评出金牌营业员100名。通过金牌营业员的考评,掀起优质服务的热潮。
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省商业厅在指导全省国营商业工作上经受了锻炼,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胆子更大一点,改进机关作风,机关要围着基层转、围着企业转,少讲多干,力争圆满地完成省第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商业工作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