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我省气象工作情况的报告
——1997年8月1日在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上
省气象局局长 翁立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本次会议的安排,现将我省近些年的气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省气象工作的主要发展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气象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总体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以现代化设备的引进为开端,走引进、吸收、开发、创新的道路,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水平从全国中等偏下,一跃进入全国气象部门先进行列。
1985年,建成了具有八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化天气雷达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以及极轨气象卫星的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1989年,作为全国六大区域气象中心之一的武汉区域气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全省形成以武汉数字化天气雷达为中心,恩施、十堰、宜昌、襄樊雷达为一体的气象雷达自动联网探测系统,大大提高了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水平。气象通信步入了计算机、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全省12个地市州相继建成了以计算机局域网组成的地市级气象业务服务系统,有气象台站的所有县市区建成了微机气象终端,部分县市建立了县市级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具备天气信息自动收发、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语言广播、电话天气信息自动答询等多种功能。现在一个布局比较合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全省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加强开发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1990年主持完成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达到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1991年,再次承担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在鉴定的10项成果中,4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据统计,从1985年到1996年,全省气象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5项,获省部级奖32项。其中长江中游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研究、大暴雨短期预报方法研究和应用等两项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武汉数字化雷达联网拼图研究等五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江泽民总书记曾亲自为我省气象科技人员颁发了“七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奖章。宋健同志亲临武汉区域气象中心视察,对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省委、省政府把气象信息作为部署工作、指挥生产、防灾抗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每到重要农事季节,省政府领导经常直接听取气象预测预报情况汇报;在防汛抗灾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领导依据气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据评估,我省气象投入与效益比达到1∶57以上,高于1∶40的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气象部门坚持把防汛抗灾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在1980年、1981年、1983年、1987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5年等防汛紧张的重要时刻,为是否动用荆江分洪区以及大型湖泊、水库、河流是否分洪的重要决策提供了优质服务,减免了重大损失。1996年,我省遭受大范围连续暴雨袭击。气象部门对汛期11场暴雨都提前作出了准确预报,尤其是提前100多个小时预报出了7月13日到18日的全省连续性暴雨。省委、省政府根据气象预报,果断地作出决策,为全省抗洪救灾争取了主动。据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测算,1996年,全省各级政府运用气象预报情报,科学组织防汛救灾,减免灾害损失达40多亿元。武汉中心气象台作为全国气象部门的唯一代表,被国家防总授予“全国抗洪抗旱先进集体”称号。
主动周到地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点。1994年,省政府通报表彰了老河口市气象局等16个气象为农业服务先进集体。各级气象部门围绕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坚持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发挥了重要参谋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菜蓝子工程和科技兴农、科技扶贫。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气象科技扶贫基地,为鄂西北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参与鄂豫皖三省科技扶贫,受到宋健同志的称赞。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发出20余种生态立体农业优化模式,在全省辐射推广100多万亩,新增产值2.4亿元。
人工增雨防雹是抗旱减灾的重要手段。省政府成立了由王生铁副省长任组长的全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目前全省用于人工增雨防雹的高炮由八十年代的80多门增加到195门,飞机人工增雨也纳入了常备抗灾计划。全省拥用固定和流动作业点近400个,近五年来,全省实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使1.1亿亩次农田受益,经济效益4亿多元。1995年,鄂西北发生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遵照省委、省政府的指令,全省成功地组织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增雨率达25%,受益农田近2000万亩次。恩施自治州开展烟叶的人工防雹保险,烟叶赔付率逐年下降。人工影响天气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三)部门领导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地方气象事业蓬勃发展。
1989年,省政府正式将每年补助省气象局维持事业经费纳入了省财政预算。1990,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解决好地方财政合理分担部分气象经费的问题。1992年,针对气象部门服务在地方,效益在地方的实际情况,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进一步完善气象部门的领导管理体制。省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并通报了贯彻落实情况,使我省气象部门领导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之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也逐步建立。今年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地方气象事业的通知》,对我省地方气象事业尤其是“九五”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在“九五”气象事业发展计划已经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级财政气象预算基数近年也有所提高。各地市州县财政气象预算渠道已基本明确。地方投资积极性高,投入力度大,使中国气象局对我省的投入给予了一定的倾斜。
与此同时,气象法规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6年,《湖北省气象管理办法》由蒋祝平省长签署省政府令,正式颁布实施。这对我省地方气象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规和政策依据。
(四)部门改革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1992年,中国气象局决定在我省和广东进行以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建立完善相应运行机制为重点的改革试点工作。几年来,全省气象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国气象部门提供了许多经验。目前,由基本业务、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三大部分组成的新型事业结构已基本形成。通过开展科技服务,不仅拓宽了气象服务的领域,也使我们在为社会的服务中,增强了自身的活力。
我省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两手抓”。近五年来,全省气象部门共有683个次单位、1245人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表彰,169个次基层党组织和320人次党员被各级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我被中组部门授予“全国优秀领导干部”。省气象局直属机关党委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中组部表彰。到去年底,全省气象部门87.5%的单位建成了文明单位。其中,省气象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省气象部门被首批命名为省级文明系统,成为全国气象部门第一个省级文明系统。
二、“九五”我省气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近些年来,我省气象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比,与全国先进省市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和维持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相当突出。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由于建成时间早,运行时间长,其主要设备已进入老化阶段。近年外省已相继引进建设新一代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武汉数字化天气雷达急需更新换代。同时,省以下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已经建成的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持经费,难以充分发挥效益。
二是气象服务与经济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手段的限制,一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气象服务难以及时开展,如大中城市的降雨量自动监测、人工消雾等;另一方面气象台站有能力开展的服务项目,由于有关部门认识不一或政策措施不配套,难以推广。如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推广、防雷设施的检测、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等等。
三是地方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到六月底,省以下气象地方财政预算进账率只有39%。其中13个县市气象地方财政预算进帐为空白。33个地市州县目前安排的气象预算基数与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省政府今年出台的气象部门职工享受地方津贴补贴的政策各地几乎都没有兑现。
四是气象部门的工作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横向比较差距仍在扩大。到目前,仍有1/3的台站没有彻底解决水、电、路、住房等基础设施问题,绝大多数台站没有交通工具。在工作生活条件差、福利待遇差的同时,干部职工医药费报销难,地方津贴补贴兑现难,较严重地影响到气象科技队伍的稳定。
五是损害气象部门权益,乱发乱登乱转气象预报、破坏气象观测环境的社会现象比较严重。武汉市有80%的无线寻呼台通过不正当途径转发气象预报。一些非气象部门的气象台站不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期气象预报。一些个人和团体未经审查擅自从事防雷设施的检测安装,造成严重隐患和后果。
“九五”是我省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争创和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的关键时期。“九五”我省气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六项工程。一是以培养选拔跨世纪优秀年轻科技人才和领导管理干部为重点的人才工程;二是以灾害性天气预报和人工增雨防雹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气象防灾减灾工程;三是以大气深测、卫生遥感综合应用、信息网络、气象信息加工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重点内容的软件开发工程;四是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产业开发与发展工程;五是以创建明星气象台站和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综合建设工程;六是以保持省级文明系统不断提高创建质量为重点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工程。
为确保“九五”我省气象事业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全省气象部门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气象事业运行机制。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将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紧迫感,深化以事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大人员分流力度,稳定和加强基本气象系统,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和以高新科技为重点的综合经营。进一步完善与新型事业结构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分配机制、调控机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二)抓紧气象事业“九五”计划项目的建设。“九五”气象项目的建设,对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测算,鄂东沿江经济开发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建成以后,能提前监测到90%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过程,使灾害损失减少20%。人工增雨防雹减灾服务系统建成后,人工增雨率可提高20%—30%。人工防雹减灾成功率达到60%—70%。目前,“九五”气象项目的建设正在进行前期技术开发工作。我们将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加快落实到位资金,加快建设进度。
(三)抢抓机遇,加快地方气象事业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地方气象事业发展,4月11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气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加快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提供了一次良好机遇。会后各地市州县狠抓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省气象局也派出工作组,帮助和督促各地抓好落实工作,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向省政府办公厅写出了专题报告。今后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狠抓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真正将省政府〔1997〕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地方气象事业的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强化气象服务,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全省气象部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为湖北经济服务的观念,全方位地深化气象服务工作。继续坚持以农业服务为中心,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为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贴近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加强关健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服务;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和丰富服务内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继续突出抓好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进一步健全行政领导负责制,确保汛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不发生责任性失误,精心组织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同时进一步改进气象预报电视节目。
三、两点建设和请求
一是建议加快气象地方立法工作。过去,省人大在立法工作中,对气象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湖北省农业投资条例》、《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条例》等法规中纳入了气象方面的内容,为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今年1月25日乔石委员长视察中国气象局时要求加快《气象法》的立法。促进我省依法建设气象事业,建议省人大根据我省的实际,将气象立法列入今年的地方法规起草计划。同时建议省人大今后在出台农业以及防灾减灾等与气象相关的地方法规中,对气象事业建设给予更多的关心。
二是建议加强对全省气象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请求省人大在今年下半年,采取一定形式,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湖北省气象管理办法》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地方气象事业的通知》等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以全面促进我省气象事业的加快发展,为我省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