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水利和防汛工作情况的报告
——1990年6月21日在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上
湖北省水利厅厅长 童文辉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作水利和防汛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1989年以来水利防汛工作情况
一年多来,全省水利防汛工作按照坚持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大力贯彻水法、加强建设和管理、确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效益的要求,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利职工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依法治水有了良好的开端。去年元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审议《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水法的报告》之后,按照水法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努力转变职能,加强行业管理,推进了依法治水,依法行政。一是水法的学习宣传进一步深入。以城乡基层单位和与水密切相关的部门为重点,运用多种形式,普及水法知识。组织开展了第二个水法宣传周活动,召开了全省实施水法一周年纪念大会。各地、市、州、县宣传水法普遍做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墙上有迹。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提高了水法的知名度,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观念,为水法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打下了思想基础。二是各级水利执法队伍有了加强。已有11个地、市和47个县、市的水利局设立了水政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14人。水利公安派出所由55个增加到70个,公安干警由405人增加到533人。三是配套的行政规章建设抓到比较紧。继《湖北省防汛抗洪责任制若干规定》和《汉江中下游、沮漳河、汉北河、府怀河防洪调度方案》颁布之后,又对《湖北省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实施办法》、《武汉市附近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送审稿反复征求意见,多次进行修改,省政府常务会议已原则同意。水费实施办法即将颁布实施。目前正在准备《武汉市附近蓄滞洪区管理条例》议案,拟提请下次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此同时,完成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湖北省河道堤防管理办法》、《湖北省荆江分洪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3个法规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其中水法实施办法已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四是执法效果比较显著。在加强工程规划、严格工程管理、实行科学调度的同时,比较好地调处了一批水事纠纷,开展了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水利水文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初步统计,去年全省共侦破水事案件1618起,侦破率达82.3%;依法处理犯罪分子822人,其中加上前科犯罪、其他犯罪判处死刑4人。对维护水利工程的完好,保证安全与正常运用起了积极作用。
从去年11月开始,根据有关通知精神,在江陵、公安、钟祥、天门、汉川等5个县(市)进行了水利执法体系建设试点。共配备水政监察员239名。并已发证上岗执行任务;拟订了34个行政规章,其中13个已经县、市政府批准出台;开展了打击违犯水法犯罪分子的专项斗争,试点工作开展至半年来,5县(市)水事案件比试点前同期减少117起。我省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受到水利部的肯定,为全省建立水利执法体系,搞好依法治水积累了经验。
(二)水利建设干得比较扎实。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这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去冬今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的政令,坚持“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的方针,一手抓面上的农村水利,一手抓重点工程的建设,取得了近十年来最好的成绩。
全省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体现了“小型大规模、当年见成效”的特点,绝大部分地方做到了乡镇有工程,村组有项目,户户有任务。平原湖区大搞堤防岁修加固、排涝渠道的清淤和渍害低产田的改造,丘陵地区大搞水库的防汛岁修、灌溉渠道的疏挖延伸和塘堰的兴修,山区大搞坡改梯、建设“当家地”以及中小水电、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通过一冬一春的努力,去年汛期堤防、水库出现的险情得到了处理;一些地方的排灌渠道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清洗,有的进行了扩宽挖深;全省约有15%的塘堰进行了清淤或改造;平原湖区各县改造渍害低产田一般在万亩以上,山区县的“当家地”建设基本实现了“一冬一春、一户一分”,有的达到了“一劳一分”。全省农田排灌面积减少的状况已经扭转,出现了增大于减的势头。
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大都进展比较快,完成比较好。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近两年改为以机械常年施工为主。去冬以来,完成堤身加培土方221万立方米,占年度计划的73.7%。年度计划完成后,累计达标堤长131公里,占总堤长的75.7%。治理“水袋子”的潜江田关、孝感野猪湖、云梦公路口、武穴马口等4处骨干泵站,去冬今春已全部煞尾配套,今年全面受益,共新增装机18台、2.88万千瓦,新增提排流量355秒立方米,灌溉流量16秒立方米,可改善排涝面积9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4万亩。公安闸口二站设计装机4台、1.2万千瓦。去冬今春组织2万多人打歼灭战,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明年可受益,增加提排流量120秒立方米,改善排涝面积54.4万亩。治理“旱包子”的丹江清泉沟泵站,由于河南方面的原因,曾先后被迫停工半年,今春以来,施工基本转入正常。该泵站设计装机12台、1.5万千瓦,提水流量70秒立方米,其中供我省40秒立方米,河南30秒立方米。如果河南、水利部的投资落实,可按预定工期明年完工受益,使引丹灌区210万亩农田的灌溉得到充分保证。石台寺泵站设计4级5站,装机22台、9950千瓦,提水流量10秒立方米,设计灌溉23万亩。到5月底,土方和钢筋混凝土暗涵任务基本完成,正在抓紧泵房和渡槽的施工,明年局部建成受益,增加灌溉面积6万亩。
据各地总结上报,去冬今春全省共维修、配套、续建、新建各类工程20.8万处,完成土石方5.3亿立方米,高峰期上工劳力726万人,占农村劳力的42.7%,完成劳动积累工日4.9亿个,劳平28.6个。与上年同期比,完成土石方多1692万立方米,劳动积累工日多3326万个,劳平多1.5个。一冬一春的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堤防、水库的防洪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共新增蓄引提水能力3.4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74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8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49万亩,恢复和改善除涝面积390万亩,改造渍害低产田83万亩,建设山区“当家地”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5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33万人、23万头,水利结合灭螺20万亩。
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主要原因是:
第一,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从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水利基础地位和命脉作用的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地、市、州、县调整或成立了指挥部,并建立了流域、分片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县、市一级把冬春水利建设摆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位置,发挥了既是指挥部又是作战部的双重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深入工地,参加劳动,指挥战斗。有的还组织机关干部参加水利工地劳动,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干部达8万多名。
第二,发扬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投劳为主,兴办水利的好传统,进一步完善劳动积累用工制度。大体做到了“三到”、“三工”、“三代”、“一结帐”,即劳务安排到户、到人、到工程;劳务管理建立工票、工册、工帐;劳务政策允许以资代劳、以物代劳、借工代劳;劳务结算实行张榜公布,超做得款,欠工出钱,奖惩兑现。大部分县市劳平积累工日达到30个,充分体现了劳务投入是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主体。
第三,在财政、信贷双紧的情况下,各级努力增加水利建设的资金。省里今年增加基建投资2500万元。地、市、县继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合作办水利,大部分地方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自筹水利资金。
第四,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些好政策、好办法得到了坚持和推广,同时,根据新的情况,探索采用了一些新政策、新办法。一是明确规定了某些新的补助鼓励政策。省里对山区“当家地”建设的补助费由每亩30元提高到40元。各地按照“完工验收、考核效益、以奖代补”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也作出了一些规定。孝感地区规定,兴建大塘小库每增加10000立方米蓄水能力,补助经费1000元。襄阳县规定,开垦荒地3年不交提留,5年不交公粮,每亩每年供应平价标肥60公斤,尿素10公斤,柴油3公斤;新改一亩水田奖5元。二是农村水利建设坚持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对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实行劳力组织、资金筹措、物资调拨、施工指挥、质量验收、任务结帐“六配套”,做到劳力安排、资金下拨、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后勤服务、政治工作“六到位”。三是采用民兵建制组织施工。四是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接工集资、以机代劳”,既合民意,又提高工效。五是扎扎实实开展劳动竞赛。1989年度,钟祥、潜江、当阳、新洲、汉川、随州等6县、市进入全国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县行列,省也评选出包括上述县市在内的13个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县,水利部和省政府分别给予了表彰奖励。今年省、地、市、县进一步开展了水利建设先进县市、乡镇和村组的竞赛评比活动,使水利建设的广度、深度都超过了前几年。六是乡镇水利站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龙头”作用。近两年,全省乡镇一级普遍设立了水利站,配备了水利员,解决了过去基层没有“脚”的问题。去冬今春这支队伍在建设中进行科学规划,优选工程项目,加强项目管理,现场督促检查,严格把关验收,使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七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大小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村支部书记带队,支部委员上阵,普遍实行支部成员包村组的办法,基层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有的地方还在施工现场考核干部的思想作风、组织能力、政治工作、劳动表现,锻炼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八是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提供资金、物资,基本保证了工程的施工。
第五,严格把关,验收发证,确保工程达标增效。各地把工程质量作为施工管理的中心环节,纳入工程承包责任制,并从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于把质量监察贯穿在建设的全过程,工程质量普遍较好。渠道清淤清障做到了渠见底,坡见新,“三度”合标准,淤泥挑过分水岭,杂草障碍除干净。部分塘堰的整修实现了高筑埂,深挖塘,小改大,浅改深的要求。
(三)防汛抗洪抓得比较主动。去年7月,长江中游,尤其是荆江河段发生建国以来较大洪水。这次洪水的特点:一是来势猛,涨幅大。宜昌、沙市最大日涨幅4.35和3.03米,为历史所少见。二是流量大,水位高。宜昌最大洪峰流量62300秒立方米,为建国以来第三位。沙市最高水位44.20米,比1954年最高洪水位低0.47米,为建国以来第五位;最大洪峰流量55200秒立方米,超过1954年的最大流量,居建国以来第一位。监利站最高洪峰水位36.42米,洪峰流量45500秒立方米,分别为建国以来第三位和第二位。汉口至黄梅小池口河段超警戒水位1.22—1.36米,时间长达16天。三是汉江同时来水。汉江的皇庄和汉川站最高水位分别超过警戒线0.48米和1.47米。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防汛抗洪工作极为重视。江泽民总书记、田纪云副总理先后亲临我省防洪第一线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迎战洪水的斗志。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及时作出防洪、排涝、抗灾的具体部署。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的领导同志分别深入到荆州、沙市、黄冈、武汉市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沿江各地、市、县组织40万防汛大军,日夜巡堤查险,严防死守,及时查处各类险情223处,确保了防洪安全。同时,开机抢排渍水84亿立方米,使700万亩农作物免除了渍涝灾害。
今年的防汛工作,从稳定压倒一切的基本指导思想出发,按照立足于大、着手于早、着力于实、务求于胜的要求,不断加强措施,准备比较充分。一是去冬以来的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抗洪能力。完成堤防岁修加固土方1340万立方米,石方67.8万立方米,整修涵闸22座,加固大中型水库22座,检修大中型泵站机组400台。二是继续狠抓了河道清障和堤坝白蚁的防治。进一步清除阻水圩垸13处,违章建筑252处,树障16处,占滩堆场52处,芦苇4631亩,封堵违章水井136口。水库坝体的蚁害面由上年的49%下降到29%,堤防的白蚁防治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加强了蓄滞洪区的建设和管理。去年以来共完成荆江分洪区安全围堤加培土方70万立方米,锥探灌浆堤长30公里,新建移民桥15座,移民路21.5公里,新建避水楼7栋,建筑面积5405平方米,避水面积3828平方米。1952年修建分洪区以来,累计有安全区21个,安全台98个,移民桥316座,移民路354公里,移民房948栋,机驳船、救生船195只,框架避水楼60栋。框架避水楼可解决腹地近4万人的避水问题,占31%。大力发动群众,准备了部分救生圈、救生衣等自救设备。在县到乡镇有线、无绒通讯的基础上,正在抓紧乡镇到腹地村的无线通讯和报警系统的建设。以上工作为力争安全分洪,顺利分洪,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其他蓄滞洪区的群众安全转移实施方案也作了进一步修订,并认真抓了对口落实工作。四是强化了水文测报工作。对全省水文测报设施和报汛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重点维修,根据新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调整落实报汛站l100处,并已按规定要求投入报汛。五是修订完善了江河湖库的调度运用方案。组织有防汛实践经验的同志和有关专家,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要求,集中进行了省内长江、汉江河段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因素组合的洪水调度程序的编制。水库和湖区排涝的调度运用方案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完善。六是防汛物资器材按常规作了准备。全省长江、汉江干堤和主要支堤上的备用砂石料历年积累共有177万立方米。计划内防汛物资器材已按常规数量落实。民筹器材已登记造册,集中到点。七是调整充实了省、地、市、州、县的防汛指挥机构。
5月下旬,国家防总长江防汛检查组来省检查,对我省今年防汛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水利管理工作有了加强。一年多来,继续巩固、发展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工程管理体制,在进一步完善国有工程管理单位管理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全省已建乡镇水利站1392个,配备水利员6316名。点多面广的各类小型工程由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落实专人专户承包管理责任制,基本形成了国家、集体、群众三结合的管理网络。全省堤防、水库、闸站普遍开展了工程管理达标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工作。
水利管理在确保防洪安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向以水养水、良性循环过渡。1989年,通过积极推进按成本计收水费,继续大力发展综合经营,使工程管理单位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地县水利部门管理的1359个工程单位,有927个实现了正常的运行管理费自给或基本自给,占68.2%。
(五)农村水电稳步发展。1980年以来,国家对农村水电建设由无偿投资或部分补助,改为主要靠贷款,山区县为发展经济,办电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十年共新增装机54万千瓦,为1979年以前累计总装机的1.3倍。但贷款数额已达5亿元,年利息约6900万元,山区县负担很重。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水电装机达到77.3万千瓦,年发电量24.4亿千瓦小时,占农村用电量的67%。装机一万千瓦以上的县达到32个,二万千瓦以上的11个,有30个县主要靠小水电供电。同时,开展了电站企业整顿和达标升级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今年元月,通城、建始、兴山、保康、长阳、罗田、远安等7个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全部验收合格。试点期间,7县共新增装机18.45万千瓦,去年年发电量6.58亿千瓦小时,用电量5.35亿千瓦小时,通电面为94%,用电保证率在85%以上。农村水电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去年7个试点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9亿元,比试点前的1982年增长141%,其中工业产值11.29亿元,增长412%,人均纯收入由212元增加到461元,增长1倍多。
(六)库区扶贫获得了新进展。一年多来,继续坚持依靠库区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从水利上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大型水库库区的开发性生产,增强造血功能。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行倾斜外,1989年和1990年安排专项资金650万元。据大型水库库区的统计,1989年度扶持发展柑桔2.36万亩,板栗1.24万亩,其他水果1.49万亩,用材林14.26万亩,茶叶0.82万亩,蚕桑0.23万亩,食用菌145万棒。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库区的面貌有了一定的变化。到1989年底,全省大型水库库区已有32420户、14.62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分别占扶持户数、人数的55.9%和64.4%。当年人平纯收入273元,比1985年增加138元,有9个库区超过30o元,4个超过500元。
二、水利和防汛面临的突出问题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全省有了一个较好的水利基础,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是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还不能适应防大洪、排大涝、抗大旱的需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也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洪水问题。今年我省防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由于河势变化,河床下切,前期降雨多,渗透破坏严重,加上水库持续高水位,造成江河崩岸和水库险情增多,程度加剧。仅长江、汉江干堤及重要支提老崩岸恶化和新崩岸就达64处,崩长33.4公里。据实测,长江石首河弯崩塌10公里,严重的达4公里,向家洲狭颈仅剩182米,有崩穿自然裁弯的可能。一旦自然裁弯,河势急剧变化,不仅石首港将成死港,藕池河向洞庭湖分流进一步减少,而且会使下荆江已守护的成果保不住,出现更多的新崩岸。汉江中下游由于丹江口水库清水下泄,河床普遍刷深,皇庄至沙洋段平均冲深0.65米,沙洋至仙桃段平均冲深1.02米,仙桃至汉川段平均冲深2.88米,仙桃鄢家湾等5处水下坡比不到1比1的就有1850米。大中型水库出现新老险情28处,就连施工质量和管理都较好的随州黑屋湾水库大坝也出现了500平方米的大面积散浸,特别是老河口的孟桥川水库险情严重,l号坝内滑坡达l50米。对于上述江河崩岸和水库险情,省里两次挤出资金进行抢护整治,并组织专家组到现场研究核实处理的技术方案,目前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抓紧施工,有的险库采取限制蓄水渡汛。
我省是长江全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省份,面临的防洪问题十分突出。
第一,防洪工程标准低、病险多。目前,在不采取分洪措施的情况下,长江堤防只能抗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汉江堤防只能抗御5—8年一遇的洪水,这在全国7大流域中防洪标准是最低的。按照长江防御1954年型洪水、汉江防御1964年型洪水的标准,我省长江、汉江干堤尚欠土方4.5亿立方米,石方2800万立方米。从河道的安全泄量看,与上游的洪水来量差距极大。荆江河段的安全泄量约为5万秒立方米,武汉河段约7万秒立方米。而自1877年有实测资料以来,上游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6万秒立方米的有24次;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不到100年的期间内,宜昌站曾发生4次大于8万秒立方米的洪峰流量;1870年枝城站洪峰流量达ll万秒立方米。同时,堤防还存在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和滩岸崩塌三类险情。从水库来讲,河南“75.8”特大暴雨后,根据新制订的水库防洪标准,全省需除险加固的大中型水库250座,到去年底,加固达标131座,正在加固的24座,还有95座需要今后分年安排加固。
第二,防洪战线长、范围广,承担的分洪任务最重。我省江河堤防9300多公里,其中干堤2600多公里,水库62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库51座,干堤长度和大型水库数均居全国之首。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我省的蓄洪任务为370一420亿立方米,占中下游分洪总量的60%一74%。
第三,荆江以南四口向洞庭湖分流减少。1958年,根据中央意见,湖北、湖南两省协商将调弦口封堵,减少分流1400秒立方米。以后,由于下荆江裁弯取直、江南四口自然淤积、设置暗坝,加上洞庭湖淤积和围垦,松滋、太平、藕池分流逐年减少。实际分流比由1962年的42.8%减少到1989年的28.4%。在沙市和城陵矶水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分流比由32.7%下降到27.7%。这就加重了长江干堤,特别是荆江堤段的防洪负担。
第四,蓄滞洪区群众安全转移难度大。长江如遇特大洪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安排,我省有13个地方需要承担蓄滞洪任务,蓄洪面积7696平方公里,淹没耕地526万亩,转移人口347万人。目前,除荆江分洪区外,其他均无安全转移设施。汉江中下游如遇1935年型洪水,除杜家台分洪外,还需运用14处民垸分洪区,蓄洪面积l103平方公里,淹没耕地107万亩,转移人口70万人,其安全转移的难度也很大。同时,分洪时人口扒口还很难做到及时及量。
第五,历史特大洪水危害极为严重。1931年长江大水,我省淹没耕地2650万亩,受灾1152万人,死亡6.6万人,分别占中下游总数的53%、40.3%和45.5%。1935年长江及支流汉江发生大洪水,我省淹没耕地1230万亩,受灾695万人,死亡9.6万人,分别占54%、69%和67%。1954年长江全流域大水,我省淹没耕地2127万亩,疫病流行死亡3.06万人,分别占50.7%和94%。如果历史特大洪水重现,淹没范围可能相应减少,但经济损失将可能更大。
(二)排灌问题。全省农田排灌面积虽然分别达到了84%和73%,但在严重的水旱年份,还不能安全解决渍涝危害和灌溉用水的问题。
第一,排灌标准不高。全省尚有328万亩易涝农田未能治理,已治理的1747万亩中,达到10年一遇标准以上的仅占三分之一,还有300万亩在5年一遇以下。灌溉设施一般抗旱能力为5o一70天,难以抗御百日大旱。
第二,工程配套不全。全省281处万亩以上灌区总干渠断面未达“三度”标准的有171公里,有的干渠、支渠因开挖难度大所需投资多,尚未安全开通,以致设计的3515万亩灌溉面积,实际只能达到3100万亩。
第三,工程设施老化。不少工程建于五十和六十年代,自然老化比较严重,特别是渡槽和泵站,如不及时更新改造,就有成批垮塌、成批停机的危险。据调查,有36座渡槽面临垮塌,涉及灌溉面积300万亩,约占水库灌溉面积的10%。普查的782处大中型泵站中,电机和水泵老化率分别达到62.5%和70.8%。
第四,低产田面积大。我省渍害低产田1596万亩,治理了621万亩,占38.9%。坡耕地1104万亩,已改梯田576万亩,余下的还有3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尚需改造成“当家地”。按照近几年每年改造渍害低产田60万亩左右、建设山区“当家地”20万亩左右的速度框算,还需15年才能改造完。
(三)水资源管理问题。我省虽然客水丰富,但境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总量按耕地、人口平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如何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好有限的水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水量水质的需要,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
多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开发利用不够。全省小水电可开发量414万千瓦,已开发量仅占19%。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的问题更为突出。建国初期,全省水上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治理了3万平方公里,由于一度存在只开发不保护、边治理边破坏、一地治理多地破坏的问题,扩大水土流失面积1.7万平方公里,目前还有3.7万平方公里未能治理。据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省环保局和省水文总站资料,长江、汉江沿岸主要城镇的各个排污口一般都有300—500米长、50—70米宽的岸边污染带,大部分中小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65%的群众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监测的66个重点河段、水库和湖泊,饮用水超过卫生标准的有35个,占53%;地表水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21个,占31.8%;渔业水超过养殖标准的30个,占45.5%;农灌水超过水质标准的3个,占4.5%。同时,盗窃破坏水利防汛设施设备、浪费水资源和用水不交费、少交费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根据上述规定,已明确省水利厅为省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张怀念同志为组长的省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近两年来,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因种种原因,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的体制尚未安全建立起来。
三、进一步加强水利和防汛工作的主要措施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坚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加强农业、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一系列决策,省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水利和防讯工作。
(一)立足抗灾夺丰收,切实抓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当前,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高,高水入汛,工程问题多,险情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4月27日至29日召开了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作了全面部署,并发出了《关于做好一九九0年防汛工作的指示》。当前,正在进一步搞好思想、组织、工程、物资、技术“五落实”。一是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把防大汛的工作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二是狠抓江河崩岸的整治和水库险情的处理,集中力量抢在大汛前完工脱险,实在不能脱险的,落实好临时渡汛措施,加强观测,加强防守,确保安全。同时反复组织战前大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进一步从工程上做好准备。三是搞好防汛计划物资的调配,充分发动群众,备齐备足民筹器材。四是加强预测预报,密切注视水雨情的变化,及时调度指挥。五是加强管理,依法治水,依法防洪,结合当前的严打斗争,狠狠打击破坏水利水文设施的犯罪活动,保卫工程的完好和正常运用。六是落实好一、二、三线的防汛劳力,继续抓紧基层防汛指挥人员和防汛抢险突击队的培训。七是强化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配套责任制,切实按照职责分工,进岗到位,深入现场,加强具体的组织领导,组织各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千方百计夺取今年防汛斗争的胜利。
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此,参加今年5月上旬召开的长江中下游防汛指挥长会议的五省一市及长委的负责同志已联合上书党中央、国务院,恳请尽早决策动工兴建。请省人大及社会各界多方向中央反映,促成工程尽快上马。
(二)深入贯彻国务院的决定,继续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总的要求是,早动员,早准备,早开工,争主动,争质量,争实效,掀起国务院政令颁布以来第二个水利建设新高潮。目前,已着手拟订下年度水利建设的计划盘子、主要目标和工程重点,准备9月份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讨论部署。初步考虑,主攻方向是,在确保完成荆江大堤、武汉市堤加固和下荆江河势控制等国家重点工程年度任务的同时,抓好长江汉江干堤、主要支堤的除险加固和蓄滞洪区的建设,进一步抓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整治,提高抗洪能力。以万亩以上灌区和大中型泵站的排水区域为重点,坚持渠道清淤清障,按照送水到田、排水出江的要求,进行渠道整修、扩宽、延伸,使其充分发挥效益。以基本解决渍害严重的农田排地表水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深沟大渠、暗管降渍、鼠道排水等办法治理渍害,继续大搞坡地改梯田,建设“当家地”,坚持“一冬一春,一户一分”,力争“一劳一分”。择优兴建龙头电站,加快梯级开发,发展地方电网。主要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一指挥。省拟组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并对地、市、州、县的指挥部进行调整充实,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管领导工作责任制。二是坚持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继续搞好水利劳动积累。加强用工管理,严格按期用工范围,执行“专工专用”和协作工程“以工换工,大体平衡,不得无偿平调”的政策,切实做到受益负担,合理负担。三是进一步增加水利资金投入,改革完善投资办法。省安排的基建项目,建设资金继续实行省与建设单位比例分摊,同步投入,农水事业费大力推行择优扶持、以奖代补的办法。切实加强各项水利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监督,认真管好用活,杜绝浪费、挪用和转移资金。四是搞好科学管理,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五是继续开展水利建设竞赛评比活动,推进平衡发展。
(三)研究制订好“八五”水利发展计划。按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的方针和依靠群众积劳集资,依靠政策、科技发展水利的精神,本着治理与开发结合,改造与更新结合,巩固与发展结合的原则,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优选工程项目,制订近期发展计划。继续坚持把防洪保安放在第一位,大力治理“水袋子”、“旱包子”,努力消除水利死角,加快改造低产田的步伐,积极发展中小水电,搞好水土保持、人畜饮水和水利结合灭螺。初步确定“八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控制江河堤防的险工险段,提高部分重点堤段的防洪标准,并通过不断的努力,使长江、汉江分别能抗御1954年型和1964年型洪水;每年加固10处大中型水库,逐步使大中型水库的防洪达标率提高到87%;在改善现有排灌面积的基础上,新增灌溉面积140万亩,除涝面积65万亩;改造低产田450万亩;力争新增农村中小水电装机25万千瓦,使总装机达到110万千瓦,年发电量29亿千瓦小时,并圆满完成国家第二批下达的1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的任务。水利发展计划的编制完成后,将提交省政府审定,分年实施。
(四)加快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步伐。组织水利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筛选,制定推广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使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大力推广暗管排水,高标准治理渍害低产田的技术。在灌溉方面,大力推广渠道防渗、节约用水技术,分层取水、避免冷水灌溉的技术,治理膨胀土、稳定灌溉渠道的技术,发展喷、滴灌技术。在排涝方面,大力推广排涝渠道捞草机和拦污栅除草机应用技术,保证水流畅通,及时排出,并积极搞好泵站的节能技术改造。在堤防除险加固方面,大力推广新的锥探灌浆、吹填和土工织物应用技术。在水土保持方面,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发展乔、灌、草,积极引种沙棘等根系发达、经济实惠的植物。在水利综合经营方面,大力推广浮桥河水库鳜鱼人工繁殖成功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突出增产效益的水利科研课题和工程设计、施工难题,组织攻关,力争尽快拿出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加强水利结合灭螺的技术研究。
(五)认真落实好水费政策。《湖北省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实施办法》颁布后,采取分县考核,与水利资金的安排挂钩等经济措施,确保落实。推广“实物计价、货币结算”的收费方式,以保证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使水费保持相对稳定,促进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六)强化水利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对国有工程管理单位继续完善集体承包管理,逐步向经济实体发展。对农村水利设施继续推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二是按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标准,深入开展管理达标竞赛。三是坚持和完善水利建设的计划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四是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在保证完成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参与竞争,搞活自身。五是继续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针对目前绝大多数乡镇水利站设备缺、条件差、经济困难的情况,帮助选准开发经营项目,积极扶持形成经济实体,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途径问题。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组群众性管水组织,巩固发展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管理服务体制。
(七)深入贯彻水法,把水利工作纳入依法治水的轨道。一是继续抓好水法的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进一步采取集中与平时结合、条文与案例结合、表彰与打击结合的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向全社会普及水法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二是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三是狠抓执法。以水法和地方现有行政规章为准绳,衡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情况,对模范遵守者予以表彰奖励,对违法违规者予以处置。同时,把水利执法检查工作形成制度,年年查,层层查,促进严格依法办事。四是抓好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利用两项的试点。五是加快水法配套法规的建设。根据我省依法治水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水法配套体系总体设计方案,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逐步实施。
(八)稳定水利队伍,提高职工素质。
针对水利工作非常辛苦,职工福利待遇差的实际情况,准备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队伍的建设。一是结合水利工作特点和职工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热爱水利、无私奉献的教育,对从事基层水利工作25年以上的职工,颁发尊龙体育官网的荣誉证书。二是增加智力投资,充分利用水利院校,分级举办培训班,鼓励职工业余自学,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关心职工生活,大力发展综合经营,拓宽家属子女的就业面。在增加生产、增加效益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对于长年坚持在深山老林、湖湖汊汊工作的职工,尽力帮助建立后方基地,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