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情况报告
——2010年5月25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副省长 赵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湖北城乡及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9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中选择保康、五峰、丹江口、大悟、英山、通山、鹤峰7个县市作为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以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探索脱贫致富路子。这是省委、省政府继设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后,推动我省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在7个试点县市中,有4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丹江口市、大悟县、英山县、鹤峰县)、3个属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五峰县、保康县、通山县)。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总体构想就是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富县为核心,以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为加快全省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要求积累经验,为推动全省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全省共同努力,试点县三年取得明显变化、五年建设成为我省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试点县工作进展及初步成效
脱贫奔小康试点自2009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与重点督查、省直等有关单位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正稳步扎实健康地向前发展,呈现出部署周密、规划全面、合力帮扶、强力推进、效果初显的良好态势。
一是精心谋划,科学部署。2009年2月2日,省委书记罗清泉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全省7个重点贫困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提出十个方面的要求,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作了总体谋划和科学安排。2009年2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启动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安排。2009年3月18日,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定了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2009年4月1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鄂办文〔2009〕36号)。
二是组织试点县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2009年4月15日至4月17日,在武汉举办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培训班。来自试点县的90名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思路和抓法。
三是召开“洪湖会议”审议规划。2009年5月26日,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会议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洪湖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建设总体规划。
四是深入试点县市调研指导。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带头深入试点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调研。罗清泉书记从2009年2月试点启动以来,三次到丹江口、大悟,两次到通山、五峰,一次到保康、英山、鹤峰开展专题调研,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正确方向。省委常委苏晓云、张昌尔、李宪生、苑世军、黄先耀、李春明、潘立刚等定点联系7个试点县市的省委领导,不定期地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试点工作。分管试点工作的省领导张昌尔、刘友凡、罗辉、赵斌同志,多次深入7个试点县市现场办公,解决试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积极深入试点县市了解和掌握试点的基本情况,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2009年7、8、12月,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分三次组织开展了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学习考察活动,以“拉练式检查”的方式加快试点工作进程。
五是开展招商引资、加强金融支持。2009年9月19日,由省商务厅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在汉举办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介洽谈会。7个试点县(市)现场签下总投资近7亿元的引资项目。2009年8月21日,省金融办召开专题会议,就金融部门支持试点县工作提出意见要求,研究支持政策。
六是加强舆论引导。2009年“10.17”纪念第1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分别在《湖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抓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省委宣传部作出了《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方案》,集中宣传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高度关注试点工作,跟踪报道宣传。2010年1月27日,在省“两会”召开前夕,向全社会发布了《2009年湖北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发展报告》。
七是在不同层面上推动试点工作。2009年11月25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进一步强化了扶贫开发工作,对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2010年3月22日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以脱贫奔小康试点为统领,加快7县市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新一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脱贫奔小康试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7个试点县市干部群众“居弱图强、后发快进”的思想进一步牢固,发展产业、富县富民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省委书记罗清泉在去年的试点工作总结上批示:“试点工作时间不长,但成效明显,望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一是县域经济进一步增长。2009年,7个试点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77.7亿元,比2008年增长14.5%;工业增加值77.74亿元,比2008年增长12.9%;财政总收入25.55亿元,比2008年增长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6亿元,比2008年增长34.8%。
二是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7个试点县市农民人平纯收入3462元,比2008年增长10.4%;减少贫困人口6万余人,同比下降8.7%。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7个试点县共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529.6平方公里,高产农田建设4.19万亩,低丘岗地改造17.89万亩,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8.6万亩,低效林改造项目8.2万亩,当年解决安全饮水人口32.5万人,新修通村(自然村)水泥路1606公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试点县结合实施村庄整治行动,广泛开展“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快“一建三改”和农房改造,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当年新建沼气池3.76万口,启动村庄整治519个村,改造农村危房18509户,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五是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随着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基层管理民主。丹江口市建立村庄理事会民主管理机制,在49个试点村中建有258个村庄理事会,及时为农民提供了参与和管理村庄事务的平台,同时在每个试点村都建立了乡风文明理事会,民主管理在试点县市中渐成风气,调动了农民投身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一年多的实践,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可资总结推行:第一,政府主导成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基本保障。第二,社会参与成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重要力量。第三,发展产业成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根本出路。第四,资源整合成为脱贫奔小康的关键环节。第五,改革创新成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内生动力。
二、试点县工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试点工作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将各项规划落实到产业及项目上。
一是做到规划先行。2009年6月底,由省发改委牵头,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和省直相关部门及定点帮扶单位制定并实施四个系列的规划、方案,即“1 7”的总体规划、22个专项规划、8个行业支持规划和30多个定点帮扶方案。
二是坚持重大项目牵引。各试点县市通过小流域治理、高产农田建设、双低改造、现代农业示范,以及通山核电建设、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工程等项目拉动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7个试点县市建设项目272个,新建和续建的重点(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18.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89.9亿元。2010年各试点县市上报开发建设的重点(大)项目共达325项(个),比2009年底的272项(个)增长19.5%。在325个重点(大)项目中,当年新建项目在60%以上;重点(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49.2亿元,比2009年底的118.7亿元增长26.0%。其中,工业项目投资66.87亿元,占总投资的44.8%。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各试点县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突破口,摆在首要位置来抓。鹤峰县的水电、药化产业、保康县的磷化工、丹江口市的柑橘等都已形成支柱产业。五峰县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通山县做大做强“五石”(大理石、硅石、石灰石、钒石、白云石)产业。大悟县围绕茶叶、板栗、花生、中药材和养殖业“四大板块一小区”建设发展产业。英山县着力构建“县有支柱产业、乡镇有特色产业、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产业”的格局。
四是实行政策支持。省里为支持试点县建设出台了相关倾斜支持政策。省直有关单位和7个试点县市上下对接,确保政策逐步得到落实。2009年,省发改委从省预算内固定资金产投资中安排3000万元、省财政厅从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均已到位;省国土资源厅安排土地整理或低丘岗地改造15.28万亩、投入资金33100万元;省交通运输厅支持新修通村水泥路共计1468.8公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安排村庄整治项目500个,给予资金补助5000万元;省水利厅安排小流域治理项目2个、共227.72平方公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试点县“农家乐”建设给予资金补助1500万元;省林业局为每个试点县安排一个低效林改造项目、合计7.6万亩;省扶贫办为试点县工业园区建设安排信贷扶贫资金合计66717万元。2010年上述各部门对所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列入计划,个别单位还在会商落实之中。
五是加强资金管理。各试点县市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丹江口市在项目建设上严格实行“四制”投入机制,即产业发展实行“申报设计验收补助”制,户办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制,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项目单位责任制,村庄环境整治实行“乡村负责制”。五峰县整合落实项目计划184个、资金1.2亿元,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康县研究制定了《2009年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资金整合办法》(试行),对省级脱贫奔小康专项资金、职能部门项目资金、社会各界帮扶资金进行统筹。大悟县采取项目资金整出来、部门资金扶出来、社会资金聚出来、群众资金“撬”出来四种途径集聚资金。英山县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转变传统理财观念,推进农民储蓄变“投资”,激活民间资本。通山县按照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四个方面的要求,加强资金监管。鹤峰县制定出台了《鹤峰县脱贫奔小康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关于构建鹤峰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的意见》,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定点帮扶工作情况
各帮扶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尽其所能,确保了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展开。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文件,动员组织28个省直部门、68家国有和民营企业,7家科研院所、7所高等院校和7支驻鄂部队共117个单位参与定点帮扶工作。2010年3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定点帮扶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罗清泉发表重要讲话,省长李鸿忠主持会议并讲话,对定点帮扶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是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7个单位,认真履行牵头工作职责。省发改委落实定点帮扶牵头单位领导蹲点制度行动迅速,去年共支持通山县项目建设资金1.21亿元;省经信委先后5次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定点帮扶工作;省国土厅专门编印工作手册,加大定点帮扶工作规范化程度;省交通厅至去年底,支持7县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27亿元(不含高速公路项目);省林业局支持试点县建设规划编制认真,行业支持项目全面具体;省科技厅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推进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省财政厅突出自身特色,主动做好项目资金对接工作。省直其他定点帮扶单位突出改善民生,积极支持试点县建设。
三是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各帮扶单位认真落实省委书记罗清泉2009年6月24日在通山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建立了定点帮扶单位联系点制度、定点帮扶单位联系会议制度、省领导联系点现场办公会制度和试点县市重点项目督办制度。2010年4月,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湖北省定点帮扶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定点帮扶工作,
四是积极落实帮扶资金。第一批安排的49个定点帮扶单位,2009年为7个试点县市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1012万元(其中,支持丹江口市18402万元、五峰县4172万元、保康县16047万元、大悟县12705万元、英山县1120万元、通山县13342万元、鹤峰县5224万元),捐赠物资折款93万元,帮扶项目232个。2010年帮扶资金正在进一步的商定落实中。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有的地方和单位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试点县过分依赖上面给政策、派项目、拨资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树得不牢,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对内挖潜下的功夫不深,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二是改革创新不够。存在着思维定势问题与现象,不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主要反映在资源整合不够、市场运作不够、寻求金融支持不够。三是工作落实不够。主要表现在工作不细致、不深入。有的规划与实施存在一些偏差,政策衔接不够到位,部分资金到位慢,定点帮扶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中有4个试点县县城经济在全省排位退步。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今年是试点县工作是大推进、大发展、大见成效的关键年。2010年试点县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即继续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这个中心展开,要更加注重项目实施与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发展优势产业,更加注重工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上新台阶。
(一)加大工作力度,促进试点县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着力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不够的瓶颈问题。一是创新发展。推动试点县市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破解一切有碍发展的旧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规模经济。二是借力发展。充分利用世界金融危机带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组织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品牌、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弯道超越。三是错位发展。发挥试点县市的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把各自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四是集约发展。依靠现代科技,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以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五是循环发展。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贯彻好开发式扶贫方针,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着力培植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依托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优质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市场的办法,整合资源,发展若干个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采取切实措施,建设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三是着力推进特色产业板块建设。主要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大县,形成“一县几个主导产业、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板块带。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板块综合效益。
四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土地整理为平台,推动高产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对山区的小水库、小塘堰、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提高旱涝保收水平;抓好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才口快居民饮水安全,农村用电、沼气、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立足农村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突出乡村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防止大拆大建,注重搞好房屋改造、村庄绿化、污水治理、沟渠塘堰清理以及垃圾处理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所整治的项目及规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前提,不额外增加农民负担。
六是着力抓好重大活动推动工作。按照《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工作2010年重大活动安排意见》抓好落实。其中,抓好5月下旬在鹤峰召开特色产业及旅游开发现场交流会,6月份在大悟、英山和通山三县召开的产业园区与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交流会,9月份在丹江口、保康两县市召开小流域治理与土地整理现场交流会。通过相互交流,推进工作。
(二)创新帮扶方式,确保定点帮扶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每个定点帮扶单位明确一名单位领导、一个相关处室及一名机关干部分管、联络定点帮扶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各牵头单位在认真做好本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所属帮扶单位开展有关活动、召开有关会议,做好有关协调工作。非牵头定点帮扶单位,认真制订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深入试点县市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各试点县市主动与定点帮扶单位搞好衔接。省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总结宣传定点帮扶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帮扶方式。定点帮扶单位在帮扶试点县市的同时,挂驻一个村(乡)。牵头单位在做好联县驻村(乡)的同时,巡回检查所属定点帮扶单位的帮扶工作。省直机关驻点的同志每年在村(乡)上工作6个月以上。四是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省委、省政府将把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
(三)认真筹划,积极做好试点规划启动实施一周年有关舆论引导工作
积极做好脱贫奔小康试点的舆论引导工作。认真组织试点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荆楚网进行访谈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要实现三年取得明显变化、五年建设成为我省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总体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省委的领导、省人大的监督下,不断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稳步扎实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