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及其实施效果的报告
——2011年11月28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许克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中央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截至到2010年底,中央扩内需投资政策已告一段落,当年11月,我省已向中央纪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派出的中央检查组作了总结分析报告。按照会议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向会议报告我省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以及2011年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从2008年底到2011年11月,我省共争取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542.8亿元,用于支持全省15070个项目建设。其中:2008年底至2010年共争取中央投资350.5亿元,用于支持全省11920个项目建设;2011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92.3亿元,用于支持3150个项目建设。
(一)2008—2010年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1、投资计划下达情况。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发改委安排我省新增中央投资50.4亿元,2009年全年共分三批安排我省新增中央投资110.4亿元,2010年全年共安排我省中央预算内投资189.7亿元。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除需报省政府审定的部分专项外,省发改委均在收到投资计划后一周内转发下达,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也做到了即到即转。
2、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发改委,按照中央要求,狠抓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支持的1192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有8046个项目已竣工,竣工率67.5%,部分2010年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3、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国家发改委2008年至2010年下达我省中央投资计划中,地方应配套515.77亿元(其中省市县政府应配套223.6亿元,银行贷款应配套104.23亿元,企业自筹及其它渠道应配套187.93亿元)。目前,配套资金到位432.8亿元,整体到位率83.9%。(其中,银行贷款实际到位101.8亿元,占计划数的99.4%;企业自筹及其它渠道实际到位179.7亿元,占计划数的95.6%。)
4、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截至今年10月底,我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659.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计划的89.6%。(其中:第一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8.8亿元,占总投资的91.2%;第二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99亿元,占总投资的88.3%;第三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占总投资的82.6%;第四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1亿元,占总投资的73.5%;2010年下达投资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6.77亿元,占总投资的71.6%。)
(二)2011年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从今年开始,实施了三年的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逐步退出,中央投资恢复常态,总量比上年有所减少,结构也有所调整,这对我省的投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我省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央投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前三年扩大内需过程中我省争取到的中央投资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列,为确保项目续建收尾,需要积极争取更多中央投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提出了争取中央投资不滑坡、申报项目不断档的目标,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进京衔接汇报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1、中央投资计划下达情况。到今年11月中旬,经过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共下达我省中央投资192.3亿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11.5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4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及供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36.9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发展事业22.7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16.1亿元;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11.3亿元;政法基础设施建设7.4亿元;铁道部、国家电网公司、国家交战办等部门安排48.9亿元。目前,除个别专项在报省政府审定过程中以外,99%的专项投资已经转发下达到项目。
2、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截至今年10月底,中央资金支持的3150个项目中,已有274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7.2%。今年的开工率比往年同期稍低,主要原因是今年国家为了抑制通胀压力,适当放缓了中央投资下达节奏,大部分投资专项计划都是7月份以后才下达,下达时间比往年晚了近3个月。也有少部分项目是由于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城乡规划调整、征地拆迁等延误了开工建设。目前开展竣工验收工作的基本上是前三年下达投资的项目,今年下达投资的项目正处于加快建设的周期,预计明后年这批项目将逐步进入集中竣工验收周期。
3、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今年下达投资计划的中央投资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为408.7亿元。1-10月,已累计完成投资218.7亿元,占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的53.5%。省发改委将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工期,力争春节前完成90%以上年度投资计划。
二、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推进项目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
中央决定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二十余次专题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加强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进行部署和安排。省发改委作为中央投资项目实施牵头协调部门,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科学论证,抓前期、促开工。一是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2008年以来,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储备项目,狠抓前期工作,科学论证,依法依规审批,努力做到“储备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为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水平,省发改委对上报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核把关,凡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立项、可研、初设批复的项目一律不予上报,有效地提高了申报项目的“命中率”。二是强力督促项目开工。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把狠抓项目开工作为一项硬任务,将项目开工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求各地在确保上一年度中央投资项目百分之百开工的前提下,再进行申报下一年度项目。对已开工但进展缓慢的项目,逐一查找并排除问题,争取迎头赶上。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跟踪管理。为及时掌握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省发改委建立了“半月报”制度,通过统一编制的中央投资项目数据报表系统,要求各项目单位每半月填报一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加强对全省中央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和动态管理。
(二)严把“四关”,抓管理、促质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要求将中央投资项目建成“优质工程、样板工程、民心工程”。省发改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项目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严把“四关”,确保项目建设效果。一是严把项目设计关。按照项目功能和技术要求,加强项目设计评估论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严把材料使用关。对项目选择的原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准进入施工环节。三是严把施工工序关。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工程的全程监理,严格项目实施工序,达不到要求标准的,一律不得进入下一环节。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落实自验、初验、终验三级验收制度,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未办理竣工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交付使用。在省发改委及有关部门的联合监督管理下,我省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在已完工及正在建设的近万个项目中,尚未发现存在严重工程建设质量的项目。
(三)正视问题,抓督办、促整改。从历次中央检查组和省检查组检查的情况来看,我省中央投资项目也存在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招投标实施不规范、建设进展缓慢、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四制”落实不够等问题。省发改委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一把手负总责,每个项目有专人负责,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期整改并按时报送整改进展情况,确保发现的问题百分之百整改到位。同时,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到位的地方,分别采取了全省通报和专门下发通知的形式,责令整改到位;对少数地方还做出了停批项目、停止申报中央投资的“双停”处罚。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省中央投资项目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对全国25个省市扩内需存在问题的复查中,我省作为少数几个100%整改到位的省份,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表扬。
(四)规范管理,抓制度、促长效。省发改委始终把规范项目管理、狠抓制度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紧急落实新增中央投资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 住建部关于加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意见》、《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关于检查督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经汇总整理,已将省发改委2009年以来制定、转发的有关投资工作的文件、政策、方案汇编成《湖北省投资工作文件汇编》,并在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印发,较好地规范和指导了全省发改系统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
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中央一揽子扩大内需投资计划实施以来,我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使我省较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
(一)宏观经济实现强力复苏,跨越式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省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初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严峻考验,经济增长极速放缓,由2008年上半年增长13.9%、全年增长13.4%,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的增长10.5%,达到近几年来最低。在中央扩内需政策的影响下,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我省宏观经济开始复苏,2009年上半年增长11.3%,1-9月增长12.5%,全年生产总值增长恢复到13.2%,基本达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5806.09亿元,同比增长14.8%。预计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将增长13.8%,达到17987亿元左右。
一是投资增势强劲。投资继续发挥“驾辕之马”的作用,2009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同比增长41.6%,高于上年13.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5个百分点。2010年投资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802.7亿元,同比增长31.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今年1-10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07.4亿元,同比增长30.3%,继续保持了2009年以来30%以上的高位运行态势。
二是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在扩大内需政策持续影响尤其是汽车、家电等热点消费的带动作用下,我省消费市场也回升向好。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28.4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为二十多年以来最高。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国家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加强,2010年湖北省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7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今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消费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三是出口回升较快。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省出口出现负增长,2009年全年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3.9%。2010年,得益于中央投资项目的支持,在船舶、机电、高新、化工、服装和农产品等出口大类的带动下,全省出口额达1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4个百分点。按照今年目前的形势,全年出口增幅有望达到35%以上。
(二)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2008年底以来,通过一系列农业、工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中央投资专项建设,我省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优化了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结构,提高了服务业总体占比,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08年以来,我省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0年,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7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2010年粮食总产463.2亿斤,增产1.34亿斤;淡水产量、油菜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1.25:1。今年我省克服了局部旱灾和旱涝急转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形势依然向好,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实现年初提出增产4亿斤的目标,粮食生产“八连增”已成定局。
二是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增强。我省工业经济继2009年元月份探底后,2月份开始回升, 4、5月份盘整后开始提速,并于2009年二季度形成 “v”型反转,取得了应对金融危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经过全省上下近三年的努力,我省工业经济整体重回快速增长通道,重点产业呈全面跨越发展态势。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36.5亿元,增长23.6%,高于全国7.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投资专项的实施,加快了我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步伐,提升了传统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解决了一些长期制约我省工业发展的“瓶颈”,也促进了我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时,带动了我省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杠杆”作用和牵引效应明显。
三是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2008年底以来,我省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高增长期。2010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53.37亿元,同比增长10.1%,预计今年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8%,创造了65%以上的地方税收,提供了39%的就业岗位。在服务业各行业中,现代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文化、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2009年以来,我省连续两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省在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生物产业发展方面,已建成全国首家认证的a3实验室和正在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我省已具备风电整机组装、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规模化生产、能源林大面积推广种植能力,新能源产业初见规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累计已有12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先后投放于武汉市公交线路。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2008-2010年国家下达我省交通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多元,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我省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机场建设步伐加快。武广、武合客运专线的开通使湖北在全国较早进入高铁时代,武汉成为首批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近5年来,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295公里,总里程达到3319公里;新增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总里程达到3673公里,上升到全国第6位,“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各市州均通达高速公路。武汉天河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三期顺利推进,年客流量达到1200万人次;神农架机场获批建设。武汉新港加快建设,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跨入亿吨级的港口;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建成投入运营,汉江航道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面开工。
二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和太阳能等能源建设全面推进,5年新增发电装机125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4907.6万千瓦(含三峡1820万千瓦)。兰-郑-长成品油管线投入运行,“川气东送”和“西气东送”二线工程向我省供气,日新增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北煤南运”通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武汉新港沌口港区抬船路码头改造工程等2个煤炭应急储备项目加快建设,将有效提高我省煤炭特别是电煤应急储运能力。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2008年以来,国家共安排补助资金7亿多元,建设了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贫困及严重缺水县城供水设施、重点镇供水及基础设施等方面148个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我省部分城市和乡镇的供水条件。2008以来,我省着力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工程,共争取国家安排补助资金22亿多元,已建成或正在建设204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其中污水处理项目133个,日新增处理能力618.8万吨;生活垃圾处理项目71个,日新增处理能力2.8万吨。
四是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2008年以来,我省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9.7亿元,建成或正在建设355个县级以上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人民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公安业务用房(含看守所、拘留所、强制戒毒所)、司法系统业务用房(含监狱、劳教场所)等,以及929个乡镇派出所、基层法庭和司法所。这批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我省政法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社会民生获得较大改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2008年底以来,中央共下达我省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项目104亿元。我省抢抓机遇,大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通过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共恢复水库调洪库容8.9亿方,恢复兴利库容12.13亿方,恢复灌溉面积263万亩,水库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发电、供水、生态等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2.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1.26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6亿方;通过商品粮食、油料基地建设,我省商品粮、油生产大县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共建成通村油路7760公里,通乡油路250公里,极大地改善我省农村交通条件;通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37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通过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改善了16.5万户、50多万人口的供电问题。
二是教育事业发展取得较大进展。2008年底以来,我省共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9个教育专项1151个建设项目。其中,改造农村初中学校405所,建设特殊教育学校9所,建设中等职业学校46所。这些教育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了农村初中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步伐,进一步推进了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三是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医疗卫生单位房屋面积由2004年的984万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1885万平方米,增长91.6%;业务用房面积由2004年的484万平方米增长到976万平方米,增长101%;消除危房面积40万平方米。全省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本消除了危房和土木、砖木结构房屋,业务用房功能结构也趋于合理。卫生建设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带来了卫生事业的大发展。201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达到464亿元,增长93%;专业设备总值达到196亿元,增长73%;病床从14万张增加到20万张,增长43%。尤其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项目增长显著,许多以前限于硬件水平无法实施的服务项目和诊疗手段,现在也具备了开展条件。
四是民政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08年以来中央下达我省民政项目投资1.7亿元,支持建设民政项目174个,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全省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万多人(次)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能力显著提高,其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取得进展,两年来共新增床位800张,可使部分分散供养的孤儿到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养老设施试点工程体系建设加快,新增养老床位1561张,改善了原有280张床位的服务条件,新建、扩建、改造和购置养老服务设施5.16万平方米,惠及了项目所在区域内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及低收入群体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全省所有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基本达到300平方米标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截止2010年底,全省城镇居民实现住房保障总户数93.6万户。其中:廉租住房42.69万户(新建廉租住房12万套,发放租赁补贴30.69万户),新建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46万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0万户,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18.45万户。在省人大的直接监督和推动下,我省今年计划启动的36.86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省人民“住有所居”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五)节能环保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来,通过一批节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实施,我省已形成了年均节能100多万吨标煤,年节水7000万吨以上的能力。2010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9年下降3.81%,比2005年下降21.6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前一年于2009年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2010年又分别降低0.58%和1.75%。
二是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以来,国家安排我省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水污染治理中央投资项目共30个,下达中央投资7.6亿元,我省安排地方配套资金2.8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地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使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初步实现了环境治理的目标,对我省做好“水文章”,大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三峡库区黄柏河河口水质在治理前为劣v类,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后,通过断面监测,已达到ⅲ类。丹江口库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使林草覆盖率提高15—20%,增加绿地面积,减少风沙、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强土地的蓄水保墒能力,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40%。
三是生态安全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以来,国家下达我省扩大内需中央林业生态方面投资项目27项,共安排中央投资9.4亿元。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带动,全省生态建设进入最快最好的时期。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已达87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8.4%,年增长达1%。与此同时,水源涵养能力大幅度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总体来看,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4万亿投资的促进下,全省上下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人大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成功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民生有效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高,全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较好实现,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