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尊龙体育官网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19-03-14 11:26   [收藏] [打印] [关闭]

(2018年3月)

一、会议概况

3月5日至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35个代表团、298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召开了“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分别到相关代表团听取审议意见。

这次大会共有十项议程,分别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审查预算报告,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监察法(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大会举行了首次宪法宣誓仪式。3月20日上午举行闭幕会,顺利通过各项决议决定和法律案。

这是一次走进新时代的大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国家意志。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报告、法律案,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庄严行使权力,代表人民作出郑重选择,实现党的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次开启新征程的大会。本次会议议程多、时间紧、任务重,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一是选举决定了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体现了“三位一体”领导体制的制度安排,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筑牢坚实的政治根基、组织根基。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航者,无愧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领袖,无愧为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大会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选举栗战书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选举王岐山为国家副主席。二是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三是制定国家监察法,推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四是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各项报告,明确了2018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五是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会议,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一次展现新风貌的大会。一是结构优化展现新形象。在选举产生的298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连任代表769名,占代表总数的25.81%。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有所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所下降。二是忠实履职展现新形象。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党性原则的高度统一,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气象新作为。代表提出议案325件、建议7100多件。根据代表审议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作了86处修改充实,宪法修正案草案作了1处修改,监察法草案作了9条多处修改和文字修改。三是会风务实高效展现新形象。大会秘书处制定了改进会风的21项具体措施、6条会议须知和9条工作人员守则。各代表团和全体代表认真执行,全身心地开好这次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盛会,参会率之高前所未有。大会风清气正、清新朴实、圆满成功,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

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这次会议必将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有关代表团审议和大会闭幕时讲话的主要精神

(一)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重点就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强民族团结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要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

(二)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三)3月8曰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重点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四)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重点从法治和德治的角度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五)3月12曰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重点就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练兵备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高我军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依法治军工作力度,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要加强同国家立法工作的衔接,突出加强备战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的军事法规制度建设。要坚持严字当头,强化执纪执法监督,严肃追责问责,把依法从严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六)3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闭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表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一如既往,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勤勉工作,赤诚奉献,做人民的勤务员,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万众一心向前进。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三、关于《宪法修正案》的主要精神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大会作《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经过代表们认真审议,3月11日,《宪法修正案》以2958张赞成票、99.83%的赞成率高票表决通过。

宪法修改的主要原则。宪法修改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立法活动。这次宪法修改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二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宪法修改。三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四是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

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主要内容是:

(1)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宪法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第一章《总纲》。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4)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本次宪法修正案有11条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对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这些修改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宪法修正案还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还修改和完善了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和平外交政策,充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和公布施行,为坚持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四、关于《监察法》的主要精神

监察法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作用的基础性法律。制定监察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就提请大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作说明。经过代表们认真审议,3月20日大会表决通过了《监察法》。

监察法分为9章共69条,包括总则、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监察范围和管辖、监察权限、监察程序、反腐败国际合作、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是:明确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领导体制,明确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和职责,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赋予监察机关必要的权限,严格规范监察程序,加强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制定监察法,是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是为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现实需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监察法的审议通过,表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关于几个报告的主要精神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实事求是,部署今年工作措施得力,是一个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改革创新精神,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好报告。

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3)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4)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5)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6)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2018年政府工作重点:(1)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3)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4)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韻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5)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6)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7)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8)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9)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对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计划安排、预算安排等相关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二)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展示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创新作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要求。

过去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报告从七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一是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着力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顺利实施。三是着力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四是着力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五是着力推动人大制度完善发展,夯实国家政权建设和党长期执政基础。六是着力加强人大对外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七是着力推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的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体会: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最大优势,必须坚定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必须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报告还对今年的工作作出初步安排:坚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一是继续加强立法工作;二是继续加强监督工作;三是继续加强代表工作。

(三)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过去五年,最高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队伍素质能力和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报告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18年工作建议: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依法惩治犯罪,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依法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四是坚持司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五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六是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七是建设过硬队伍,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过去五年,全国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扎实推进,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人民检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018年工作建议: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努力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四是大力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五是坚定改革的政治定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六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从严治检,建设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检察队伍。

六、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精神

3月13日,国务委员王勇受国务院委托,就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向大会作说明。经过代表们认真审议,3月17日,大会表决通过了这个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根据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1)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司法部,优化水利部、审计署职责。(2)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国务院机构改革,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优化了国务院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了职责关系。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通过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必将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七、栗战书委员长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和大会闭幕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一)3月9日上午,栗战书同志参加了湖北代表团审议。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修改宪法是时代所趋、事业所需、民心所向,全体代表对修改宪法的认识高度一致,对宪法具体内容的修改高度一致,充分表达了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信任。宪法的修改必将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3月20日上午,栗战书同志主持大会闭幕会并发表讲话。他说,完全赞成、坚决拥护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必将极大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斗志,必将极大鼓舞我们万众一心胜利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的集体意志,是13亿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同志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一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他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张德江同志,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

栗战书同志说,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选举他担任委员长。这是各位代表的信任。他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们将同全体代表一道,忠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忠实维护人民利益,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各位代表的重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持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不动摇,必须坚持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不动摇,必须坚持宪法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给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认清使命、奋发有为,切实肩负起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崇高使命;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要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三)3月21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栗战书委员长发表讲话强调,做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栗战书同志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正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给人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赋予重大的历史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栗战书同志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大工作,在重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正确把握住、始终把握好。一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二要牢牢把握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准确定位,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真正做到依法尽职。三要牢牢把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要牢牢把握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立法,确保法律符合宪法精神、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志。五要牢牢把握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活动准则,坚持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在人大,为民用权和为党尽责是高度一致的,各项工作都要务求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

栗战书同志指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写进宪法,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使宪法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遵守宪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履行宪法使命,保证宪法实施,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宪法保障。

八、湖北代表团活动情况

湖北代表团共有118名代表,推选蒋超良同志为团长,王晓东、王玲、黄楚平、王立山、傅德辉、周洪宇同志为副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罗清泉、苏晓云、辜胜阻、姚胜四名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期间,湖北团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参加审议;张春贤同志、郝明金同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列席代表辜胜阻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卫星、邓秀新、左中一、李培林、陈凤翔、周洪宇、秦顺全、徐显明、高友东、矫勇代表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负责人到团听取意见。

按照大会议程和日程安排,湖北团出席了大会预备会议和8次全体会议,召开了15次代表团全体会议、7次代表小组会议。代表们依法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大会赋予的各项任务。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湖北代表团全体代表自觉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依法履职全过程各方面,紧紧围绕大会主题,自觉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和履行职责,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中央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二是忠实履职显担当。代表们依法履责、踊跃发言,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既充分肯定成绩,又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使命感。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问题,共提交关于尽快制定长江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9件议案和325件建议批评意见,涉及到经济建设、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监察审判检察等方方面面,体现了较高的履职水平。关于加快建设沿江高铁、推动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等建议,引起中央领导与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三是心系群众重民生。湖北团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反映群众意愿,代表人民心声,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人大代表还积极讲好“湖北故事”,传递“湖北声音”,主动宣传湖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积极反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四是团结协作见风采。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和代表团的精心组织下,会议有序高效召开。代表团的会务、简报、议案、新闻、警卫等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工作人员勤奋工作,服务代表热情、细致、周到,得到了全国人大有关方面和代表们的好评。中央新闻单位、境内外媒体和省主要媒体对我团进行了报道。3月8日上午,湖北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彭博社等68家中外媒体150名记者聚焦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示了湖北建设现代化强省的辉煌成就。

九、蒋超良同志在我省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3月21日,我省召开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主持会议并讲话,讲话主要精神如下。

学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

这次两会决定了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事项,形成了一批根本性、制度性成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不愧为坚强有力的党的核心、雄韬伟略的军队统帅、众望所归的人民领袖,深受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高度信赖和由衷爱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

两会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特别是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证。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监察法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极为重要,在我国法制建设史和纪检监察工作史上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必将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部署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任务书和施工图。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章程修正案,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湖北各项工作。

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扎实抓好法治湖北建设各项工作,领导干部要做坚持法治、反对人治的表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