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武汉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1月14日至18日,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会场内外,在来自武汉市代表团的124名省人大代表心中眼中口中,这四“度”成为代表们对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一致评价。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为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定向导航、把脉施治;武汉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被赋予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新使命;省委省政府“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战略布局,强化武汉“主中心”责任,武汉扛起带动、辐射“两带”发展的重担……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湖北经济爬坡过坎的大考之年。报告13次点名武汉,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武汉将如何乘势而上,迎难而上,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创新实干,马上就干!”1100万武汉市民正用掷地有声的实际行动确保高质量发展“一芯”落地落实,践行城市复兴武汉梦。
“一芯”,发挥龙头力量
2019年伊始,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努力形成“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
这其中,落地落实“一芯”,武汉责无旁贷!为什么叫“一芯”?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心中,这是音意相关、语义相关的一个字,即“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发挥一‘芯’驱动龙头作用,做强产业之‘芯’,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强化区域之‘心’,当仁不让做好湖北和中部崛起的心脏;打造动能之‘新’,培育‘四新’经济”,从而“全力发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龙头作用,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全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龙头作用,高标准高水平筹办好军运会,提升城市品牌和知名度;全力发挥城市功能品质跃升龙头作用,细致精致极致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面对省委省政府的期待,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代表坚定回应:“‘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强化武汉主中心作用,更加凸显武汉的重要性,赋予我们新的更大责任。武汉要主动加强与新战略布局的全面对接,尽快形成可落地的制度安排,责无旁贷做强‘一芯’驱动,发挥牵引作用夯实‘两带’支撑,坚持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的理念推进‘三区’落地。”
武汉市政府市长周先旺代表进一步指出,武汉市落实“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一是紧盯产业之“芯”,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产业,助推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托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建设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个国家新基地,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围绕服务“国之重器”,加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等领域战略布局。二是紧盯动能之“新”,广聚海内外要素资源,助推全省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体系。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广聚全球资本、广揽全球英才、广用全球智慧,不断激发创新动力。三是紧盯区域之“心”,增强武汉辐射带动能力,助推全省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推进强大市场建设,提高重点产业在省内的配套率,发挥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作用。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实现中国梦、武汉梦的追梦路上,“惟拼搏者强,惟奔跑者胜”,感恩奋进的武汉人正在努力奔跑。正如报告中所说,“迈入新时代,我们要以努力奔跑的实际行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续写更加精彩的湖北故事,创造更加耀眼的高质量发展奇迹!”此次会议作出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报告45处提及“高质量”,26处提及“创新”,并多处点名武汉,表明将在13个方面大力支持武汉创新突破。
有鉴于此,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无疑聚焦了人大代表们最殷切的目光。
刘立勇代表直指核心,建议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制造业大省迈向制造业强省。“要支持武汉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完善的多层次人才体系。”路钢代表看来,高质量发展要“既大又强”,首先要抓住“心”,即核心技术。“武汉提出一个重要的词汇,‘自主架构’,这是个很好的提法,就是要把打造国之重器的责任,主动扛在肩上。”他指出,武汉科教资源极其雄厚,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众多,同时因为高校的集聚,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来到武汉,因科教优势引发社会效应,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命力。武汉要将科技、教育、卫生等诸多优势,转化为产业,使其成为新的增长点。
来自科技企业的邓培代表也认为,应更加注重产业培育,打造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创业的科技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提供差异化服务。除政策扶持外,还要注重营造创业生态、服务集成,聚集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资源,以此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周欣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在重大配套和科技设施引进、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与督办。对此,庄丹代表指出,在目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要更加确保对创新研发方面的支持,建议围绕十大重点产业,普惠制地实施创新研发贴息政策,发挥杠杆作用,更大地激发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对于创新载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将关注给了支持武汉创建全国第四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刘谦代表则建议,对标美国硅谷、日本东京—横滨—筑波和国内的广深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西起洪山,贯穿东湖开发区和江夏,跨越鄂州葛店和梧桐湖,东达鄂州货运机场和长江水运港口,最后辐射到黄石和黄冈的科技创新大走廊。
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都是系统工程。杨志钢代表期待,我们能强化科技创新,打造产能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金融业、制造业和运营业的联合创新。张耀华代表则更加关注从法治角度推动创新驱动作用。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对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支撑单位的宣传,激发创新发展的原生动力;二是对该条例规范的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责情况规定法律责任,彰显法治理念,营造更优创新生态。”
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办。我们要举全省之力办好这场盛会,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繁荣、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湖北。”报告如是说。
与之相呼应,1月初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把“办赛事”与“建城市”结合起来,对照“四个一流”,扎实做好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功能品质系统提升,努力展现一个更干净、更清爽、更有序的大武汉。
为筹办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与力量。林文书代表提出,要进一步支持城市建设和场馆建设,特别是在资金、项目审批、土地指标和拆迁配合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有关城市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支持建设高水平赛事运行指挥体系和竞赛保障工作队伍;支持做好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曾晟代表直言,要抢抓武汉筹备世界军运会机遇,加大城乡污染治理及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全域生态、全域景观、全域景区绿色发展格局。
从办好军运会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发挥军运会溢出带动效应等,人们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期待正充分体现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细致、精致、极致、卓越”正逐渐从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标准成为武汉市民对城市品质的品味追求。
作为一座长江边的城市,怎样让市民拥有更干净的空气、更清洁的水、更高质量的生活?刘立勇代表开宗明义,提出要大力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健全共抓、共管、共享的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加强长江大保护法治保障,实现绿色发展。
张忠军代表则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将目光投向长江新城、长江新区的申报与建设。希望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以长江新城为主体申报国家级长江新区的力度。建议由省政府出台支持长江新城(新区)发展的有关意见,将长江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放在更长更广区域中谋划和定位。
为提升城市功能,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提升是题中应有之意。为此,崔铁万代表建议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徐丽芳代表建议,借鉴香港等先进城市经验,促进规划、用地和财税扶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实,更好更快地将武汉打造成世界级立体化城市。杨洁代表则将更多目光投向智慧城市建设,认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深入运用,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城市大脑”,建议加快推进建设一个创新运用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城市智能化平台。
民生,共享美好生活
105.5万人脱贫、963个村出列,pm2.5年均值浓度下降10.2%,350万人饮水安全,新增就业92万人,1.1亿人参保,资助困难学生150万余人次,17种抗癌药降价……随着报告一系列民生数字超预期兑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幅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群众有所呼,我定有所应”,这是当下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负重前行,是对民生问题得到改善的有效验证,更是为“诗和远方”蓄积脚下的力量。
正基于此,当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聚焦难点、痛点、堵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要把民生工作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实处做,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代表们读懂并更加珍视这些朴实语句背后的美好温度。
就业、脱贫、社会保障、公平优质教育、健康湖北、社会治理……这些民生词汇也成为代表们最关注的话题。
“这是一份有温度、有深度的报告,关注民生,充满了为民情怀。”作为一名从事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90后”代表,张殿华坦言,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令他干劲倍增、精神振奋:武汉正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致力为群众提供精细精准服务,“其中,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他建议建立高校人才直通车制度,让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才壮大我市基层治理工作队伍。同时,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的“头雁”作用,明确激励保障措施,让基层能够留住更多人才。
从事基层社区工作18年的陈宇代表更期待大力推进“三社联动”,期待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让社区治理更有力。
作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平优质教育受到了来自各界代表的关注。来自教育一线的李曼丽代表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缺编、师资弱等问题表示忧虑。她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放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编制管理,适当增加、给足教师编制,促进教师队伍稳定、优化。
朱敦尧代表则对“入园难”表示了高度关切,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力度,特别是配合“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的持续落实,希望能让更多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留汉参与武汉建设。
陈春芳等代表则呼吁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呼吁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新医改背景下,谌华玲代表希望能适当调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编制,将政府投入更多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倾斜。(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宣传处 谭雅婷)
责任编辑:丁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