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1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 罗清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的回顾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经济保持较好较快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97亿元,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9.8亿元,增长25.6%,全地域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2亿元,增长15.1%;进出口总额117.38亿美元,增长29.1%;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9元,分别增长11.6%和10.3%。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在实现振兴崛起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省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85.6亿元,比上年增加17.1亿元。争取国家18亿元资金支持,安排高产农田建设项目51个。粮食增产33万吨,总产达到2210万吨;新增种植业优质基地248万亩,畜禽养殖小区203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480个。通过担保融资等措施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5亿元和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12家和8家。筹集33.3亿元资金,推进“六改五通”建设,新增通村水泥(沥青)路2.3万公里,解决了5155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的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5.2万口,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减少1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解决了9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乡镇超市及村级农家店3600家。
二是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积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投入,促进投资需求健康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2.69亿元,增长28.1%。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46公里。通过深化改革和推进调整,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钢铁、汽车、烟草等行业生产能力、利税水平大幅度上升。扎实推进“三个三工程”,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发展明显加快。积极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6个重点培育的产业中4个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增长49.1%,汽车行业增长21.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5.9%。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3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5个,国家免检产品43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24.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77,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旅游业接待海外游客105.57万人(次),外汇收入3.2亿美元,分别增长27.9%和15.8%。
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省财政筹措3.5亿元资金,对改革后的乡镇和重点贫困村村级组织运行及活动场所建设给予补助,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正在形成。筹措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省属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纳入“三个一批”的50户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务,省直部门所办工商企业脱钩改制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全面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公开的财政专项资金从2005年的17项增加到53项;编制政务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机构以外的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部门、单位及其人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49亿美元,增长12.1%;外贸出口62.59亿美元,增长40.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全省出口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四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6年省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4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筹措2.6亿元资金,将农村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扩大到了151万人。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全年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778项、申请专利14500件。着力营造良好发展创业环境,人才流动首次实现了正增长。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惠民医院”建设,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达到52个,参合农民1588万人。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优秀精神产品不断涌现。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等工作,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水平,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保护力度加大,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以及污染治理项目加快建设。
五是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预期目标5万人,基本实现阶段性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施多项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3.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5.8万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2005年、2006年7月1日起,200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分别增加60元、100元,城镇低保补助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5元;筹措2.7亿元资金,解决历史遗留的困难企业及已破产改制的原国有企业退休职工30万人医疗保险问题;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3万人(次)。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72万人(次),新增195万人(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事故死亡人数连续3年下降。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2006年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贯彻依法治省方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法制意识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进一步繁荣活跃。涌现了陈刚毅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双拥”活动,支持部队建设,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参事、保密、档案、测绘、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武警部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不少突出矛盾。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农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脆弱,防汛保安任务仍很繁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仍然过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有些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依法行政观念不强、作风不实,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上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基本着眼点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里,我着重就三个方面的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长目标。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0%,这只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的目标,实际工作中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要引导各地切实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二是关于节能和环保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要严格节能、降耗、减排、节约用地等工作目标考核,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要停止审批新的工业项目,停止审批新的工业用地;新建项目未通过环评的一律不准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准投产。
三是关于改善人民生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既是扩大内需的需要,更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今年这方面的目标要求较高,我们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三、着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不懈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特色农业。继续支持粮食主产县市加强高产农田建设、大中型泵站改造及排灌渠系建设和病险水库改造,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扩大优质稻、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力争今年粮食再增产25万吨。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优质粮棉板块基地、畜禽养殖小区和水产片带建设,力争畜牧、水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和有望过1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改革,推广一批增产增效实用技术,做好农村实用型、科技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完善农业生物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努力减少动植物疫病和灾害损失。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投资结构,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对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重点搞好神龙二厂、武汉芯片、武钢三硅钢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三个三工程”。加大对纳入“三个三工程”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解决生产建设用电和流动资金等需求。抓好“千亿元产业计划”的实施。在继续培育壮大汽车、钢铁产业的同时,重点抓好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推进资源整合,支持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实现做大产业规模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标。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和优势领域,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力度,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鄂转化科技成果。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新区建设和发展,支持东湖高新区与葛店开发区融合,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大精品名牌战略实施力度,争取年内再有一批产品跻身国家级名牌。
大力发展和提升服务业。支持流通业态创新,加快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行业。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武汉市的区位优势,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鄂落户或开设分支机构。支持网络通信、会展、中介、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抓住国家建设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构建武汉全国大市场的机遇,支持铁路、航空和长江水运业发展,加快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年内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推进物流企业改革与重组,推动优势产业物流和专业物流加快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楚天传媒产业园、湖北出版文化城二期、广播影视新媒体产业和江通“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建设,做大文化产业。继续抓好“一江两山”、红色旅游、鄂西生态旅游圈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等建设,提高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壮大。
(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本着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下更大的气力加以推进。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等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重点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七大行业以及年耗10万吨标煤以上用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尤其是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100家重点能耗企业和省定重点企业,加强指导和跟踪督查,确保取得成效。强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确保城市新建建筑百分之百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落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土地调控管理,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在继续抓好磷矿资源管理的同时,抓好其它矿产资源保护,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快建立反映资源需求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资源消耗或废物产生量较大、污染较重的行业,组织实施一批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工程项目。引导企业把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建设1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化改造,通过产业链条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土地集约使用、废物集中处理、热电能源共享等方式,建设10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通过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生态体系,建设5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动植物互利共生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建设100个循环农业示范村和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场。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大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力度。加强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城乡饮水水源区等重点区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市场准入,坚决不准新上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项目,坚决依法关闭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认真组织实施小纸厂、小水泥、小火电、城市污水和“四湖”总干渠、西干渠流域污染“五个专项治理工程”,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尤其是环保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严格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完善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与环境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性重大环境和地质灾害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严格节能降耗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围绕增强武汉城市圈对圈内及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认真抓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加快推进天河机场扩建工程、武汉火车站、阳逻港区二期工程、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武汉通往周边的六条出口高速公路建设,构建武汉铁路枢纽与航运中心,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加快武汉城市圈技术产权交易、信息共享等平台以及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促进要素低成本、高效率流动。支持各市完善产业分工,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企业协作,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增强整体竞争力,力争今年武汉城市圈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同时,积极推动襄樊、宜昌等城市加快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一主三化”和工业兴县(市)方针,进一步完善落实扶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小企业发展信用担保、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以及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的落实。支持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办好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重点企业。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库区的发展。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入,用好国家比照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不断改善老、少、边、穷、库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对口帮扶工作,力争今年解决10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和3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合理核定公益性服务岗位和经费标准,规范服务合同管理,落实“以钱养事”政策、提高“以钱养事”标准,切实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抓好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县乡政府的事权及财政保障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乡财县管乡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稳步推进国有农场、“小三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深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改制改组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好部分劣势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金融改革、开放与创新,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健全和规范备案制。加快培育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大通关”建设,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引进以跨国公司为重点的战略投资者,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和项目。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园区的优势,大力推进园区招商,促进产业集聚。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好企业、好项目,吸引外商以多种形式扩大对鄂投资。二是努力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重点抓好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和农产品的出口。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非洲、东南亚等地投资办厂,开展工程承包和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强化选招、培训、外派、跟踪服务工作,培育“湖北海员”等劳务品牌。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教是湖北最大的优势。我们要提升企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突破能源资源等瓶颈制约,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发挥科教优势,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教与经济紧密结合。一是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二是切实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认真落实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有关政策。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三是加强创新与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条件共享、科技创业融资等平台建设。抓好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建设。支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四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继续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建立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和奖励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湖北建设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快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依法行政,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积极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加强国家安全工作,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补贴标准。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支持高校加强管理,规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改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条件。认真落实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城乡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大力支持文化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认真筹备和办好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积极支持武汉市办好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做好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的组织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积极推进城乡就业统筹,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及高校毕业生等自主创业。切实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改 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加强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搞好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鼓励各市州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现社保统一管理。继续做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和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努力提高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参保率,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办法,研究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制度,增加救助投入并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卫生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加强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和监管。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关心和支持驻鄂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优抚和安置政策落实工作。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积极做好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外事、侨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促进两地人员往来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水平。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参事、文史、档案、保密、方志等工作。
认真抓好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办好10件实事。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就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今后几年政府必须着力抓好的重要工作。按照有重点分步骤持续推进的要求,今年重点办好10件实事:(1)帮助10万名“4050”城镇下岗失业等人员实现再就业。(2)将农村特困救助对象110万人全面过渡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解决贫困地区1万户、4万人搬迁扶贫的建房问题。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实行补助,对1万户农村特困户的危房改造进行补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达到80%,财政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解决全省特困国有企业和已改制关闭破产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建立140万城镇低保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支持各市州办好1所“惠民医院”,支持38个城区加快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资助建设3400个村卫生室。(4)资助1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为高校15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贷款。(5)在12个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市)全面实施“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作。(6)解决3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40万口、改厕20万座。(7)多渠道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帮助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及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所在库坝区的10万困难农户每户免费培 训1人,转移就业1人。(8)设立省级法律援助办案专项资金,支持法律援助机构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9)新建或改造标准化乡镇和村级农家店5000家,支持建设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继续实行农村公路建设定额补助政策,新建通村水泥(沥青)路1.2万公里。
五、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和知识武装,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政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继续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继续抓好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加强协调和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加强效能政府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努力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各类政府规章尤其是社会管理方面的规章,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争议协调工作。加强基层法制工作。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扩大财政、编制等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使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形成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减少应酬,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发展、抓落实上,放在为基层和群众搞好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制权的有效机制。规范公务接待,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务繁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全省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克难奋进的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