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关于当前全省粮食工作情况的报告
——1992年10月7日在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上
省粮食局局长 方维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省粮食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当前我省粮食工作深化改革的基本情况
目前,粮食流通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发展时期。随着我省农业基础不断加强,粮食稳定增产,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流通正在向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粮食企业也正在由产品分配型向商品经营型,由传统粮食业向现代粮食业转变。尤其是今年四月一日国务院决定实行“购销同价”以来,粮食经营已面临着市价低于定购价,指令性计划缩小,市场调节比重扩大,多元化、多渠道流通格局进一步发展,以及食物结构向高质量、多品种方面转变的新形势。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省粮食部门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央二号、四号、五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湖北经济上新台阶的决定》(即《二十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举突破了39年产品分配的思想桎梏,开始走上了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发展轨道。省粮食局对改革的决心下得比较早,发动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因而力度比较大,步伐比较快。当前改革开放形势是比较好的。主要是: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进行粮食购销价格放开试点。经省政府批准,今年我们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有计划地扩大粮价放开试点。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放开54个县市,占全省市、县(市)行政建制数的68.35%。其中九月份前已放开43个,十月份还有11个要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已于五月一日全省放开。从七月以前放开的17个县市情况看,与上年同期比是“三增、三减、一平”,即粮食收购增长1.48%,食油收购减少23.13%,粮食销售增长14.71%,食油销售增长4.52%,商品流通费下降7%,企业净亏损下降19.26%,职工实发工资水平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放开的县市,市场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稳定。
(二)适当拉开籼稻定购品质差价。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方针,从流通上解决我省大米市场结构性疲软的矛盾,年初我们和省物价局联合调查研究,并经省政府批准,在国家控制的价格水平内,将籼稻分为四类,拉开了籼稻定购品质差价。这项改革达到了以市场引导生产的目的,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为推动稻谷品质结构优化,全省粮食部门办优质稻生产基地218个,种植面积124万亩,供应优质稻种2000万斤,预计产量10亿斤。我们已和农户签订“农商合同”,作为优质商品粮收购。为了使流通更好地反作用于生产,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向生产延伸,向科技延伸,最近省局和省农科院联营,组建了“大丰粮油科技联合开发公司”,决心为我省粮食品种品质结构调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在省政府和市场管委会的领导下,今年我们进一步狠抓了粮食市场和外销网络建设,现已初步建立起以省粮食批发市场、区域性粮油分市场和农村初级市场——国家粮油交易所为主动脉的三级粮食市场体系,以及以各级议价公司、“窗口”贸易和经销队伍“三位一体“’的外销网络体系。省粮食批发市场自去年三月开业以来,已初步发挥“连接产区范围广、幅射销区地域阔、运销粮食批量大”的优势,共组织签订成交合同23.3亿斤,实际成交18.59亿斤,合同履约率为79.8%,进场成交量约占全省社会流通总量的34%。为了扩大省批发市场的幅射范围,我们按经济区划,在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孝感、黄冈、咸宁、郧阳派设了8个分市场,作为省批发市场的“载体”。开业到现在,系统内外、省内外单位纷纷加入市场会员,预计到年底,省批发市场将发展成为拥有500家以上会员单位的大市场。农村初级市场在去年880多个的基础上,已达到1000多个,占全省乡(镇)数的55%左右。今年以来,上市量6.3亿斤,成交量5.2亿斤,成交率为82.54%,比去年同期增加5.37%。交易所被群众誉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沟通产销的桥梁,透视信息的窗口,调剂余缺的媒介”。到目前为止,全省粮食经营“窗口”实体达203个,其中省外“窗口”158个,“窗口”从业人员670多人,粮食经销人员常年保持在3000人左右。市场和外销两个网络体系的建立,初步构成了我省粮食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四)发挥本业优势,立体、深度、综合开发与多种经营并举。在做好粮油购销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向生产延伸,向科技延伸,向第三产业延伸,使粮食本业和开拓经营都得到发展。一是大力研制开发和推广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容量大的粮油科技成果。年初计划的10项科技成果、10项新产品正在研制和推广。江陵引进的丹麦果葡糖浆生产线,以碎米为原料年产1.5万吨果葡糖浆,取代蔗糖,在食品、饮料、医药、营养上潜力很大,碎米转化果葡糖浆增值三倍,该厂目前正在搞中外合资联合开发新产品医用葡萄糖,这个以果葡糖为主导产品建成的江陵粮油食品转化工业城,到“八五”期末年均可转化粮食3亿斤。省粮机厂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的日产50吨、100吨碾米成套设备,专家评论为,“是我国碾米机械工业的重大科技成果”,”性能和工艺效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去年年底通过部级鉴定,并已列为国家“八五”重点技术推广项目。现在产品供不应求。货已订到明年。为把产品打入缅甸、越南,正在与云南合资兴建边贸厂。荆门生产的营养保健油,在,’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鄂州、荆门、武汉成功地开发了起酥油、色拉油和人造奶油,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二是坚持深度开发,延伸发展“一条龙”系列产品。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五条龙”。其中宜昌市开发的玉米膨化系列制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可与“太阳牌”锅巴媲美;黄石、沙市等地开发的七种专用粉系列制品,结束了长期从广东购买专用粉的历史,并打入了包括广东在内的省外市场;鄂州豆类系列制品已开发出豆奶、内脂豆腐、饮料等多品种,深受群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云梦大喜分离蛋白系列制品闯出了油脂深加工的新路子;江陵、襄樊等地的饮料系列制品已发展到十多个品类,有的产品被国家指定为运动员专用饮料,大冶粮机厂的自动计量、小包装系列制品已由颗粒状向粉状发展,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江陵、安陆等地大米深加工,黄石、沙市等地食品专用粉,鄂州和荆门油脂深加工,天门、鄂州饲料立体养殖,省粮机和安陆粮矾厂消化研制粮油机械高新技术“五大基地”。
大立体、深度、综合开发的同时,我们坚持长短结合,以长养短,普及发展大众化粮油食品生产。城乡粮食部门所、厂、店、站、库都在发展“前店后厂经济”、“庭院经济”、“围墙经济”、“一层楼经济”,建设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经营门店,大力发展种、养、加、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生产的早点、食品、面条、糕点已达200多个品种,既提高了企业效益,又方便了群众生活。
(五)加大改革力度,狠抓企业机制转换。一是对已放开粮油购销价格的企业,全面推行国会商业价格、经营、用工、分配“四放开”的经验,使企业由吃“政策饭”、“补贴饭”向吃“市场饭”、“经营饭”转移,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二是在全省2011个企业单位、20.15万职工中实行平议、盈亏、主副经营“三分开”和推行平价、议价、工业和多种经营“四切块”承包经营。并根据精简平价、充实议价、稳定工业、发展多种经营的原则,调整组织形式,对人员进行分流和优化组合。据初步统计,全省实行“四切块”经营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0%,其中从事多种经营的人员占“四切块”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对现有职工优化组合中,我们实行“三岗制”,除对老粮食、老模范、老干部予以照顾外,对少数待岗职工,经过培训,也陆续上岗工作。三是改革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全系统已不同程度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企业1908个,占全部企业的85.7%。在转换企业机制的同时,省、地、县三级粮食局还积极慎重地进行了转变行政职能的工作。对企业放权,精简行政机构,分流行政人员,创办经济实体。全系统已兴办实体企业504个,分流力、企业的行管人员6000人,占全部行管人员的26%。
(六)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关系,大力开拓经营。在加快开放开发中,我们防止片面追求产值指标和盲目扩大基建规模,坚持把速度和效益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努力开拓经营。一是集中家底,盘活“存量”。全省粮食企业有22万多职工;总资产201多亿元(流动资产154亿元、固定资产34亿元、专项资产13亿元),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有42亿多元。我们采取充分利用,更新改造,完善功能,扩大经营,使一些闲置资产由“包袱”变成了财富。在目前国家投资困难的情况下,这是不投资的投资,不投资的效益。二是看准市场,发展新企业。按照“先找市场,后上项目”的原则,做到新投资的项目起点要高,技术含量要大,经济效益要好,现在企业打破了行业界限、开张经营,开发动作大。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创办“三资”企业。目前全系统已兴办“三资”企业9个,外商投资额为841万美元;达成意向协议的“三资”企业28个,外商意向投资额为2265万美元;还有10个“三资”企业正在谈判。
(七)狠抓扭亏增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效益意识,全面开展创效益型企业比的活动,狠抓扭亏增盈。“抖起胆子搞改革,板着面孔抓效益”,“废寝忘食想效益,真抓实干创效益”已成为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和实际行动。四月初省局同省政府签订了经济效益目标责任书,并相应建立了经济效益目标管理和监控制度,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总结,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使经营情况和亏损局面有了明显好转。截止七月底.全省粮食企业实现净亏损6.53亿元,占省政府下达目标的43.3%,比去年同期减亏2.62亿元,下降28.63%。其中:省区实现净亏损4.86亿元,占省政府下达目标的40.33%,比去年同期减亏2.92亿元,下降37.48%。其中:平价亏损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0.41亿元,下降6.83%;议价亏损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2.14亿元,下降65.64%;粮油工业实现利润o.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07亿元,增长13.46%;多种经营实现利润0.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11亿元,增长46.99%。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发展势头较好,但形势不容乐观。就全省来说,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粮多、外销难。到七月底,全省粮食(自然混合粮)总储存量171.43亿斤(含代中央保管的专储粮、调节粮、甲字粮84亿斤),其中露天存粮53.37亿斤。虽比去年同期减少12亿多斤,但库存积压的主要是籼稻,其中历年的早稻陈谷20多亿斤。这部分粮食正在劣变,加上市价下落,库存还要贬值。外销难主要是大米销不动。我们对省内外市场作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由于缺粮省千方百计提高自给水平,目前库存充裕,而主产省产量、商品量又不断提高,导致市场供需情况起了变化。如果单纯从量上分析,到2000年全国人平也只有800斤。外销难的实质性问题是粮食市场结构性疲软。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俏销,价格高;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滞销,价格低。我省生产的粮食,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稻谷多、小麦、玉米、豆类少;稻谷中籼稻多,粳稻少;中质以下的稻谷多,优质稻谷少(据生产部门提供的信息,我省优质稻品种有几十个,但大多没有形成商品量),小麦中的红麦多,花麦、白麦少。北方和华东市场需要粳米,南方市场需要优质籼米,而我省粳米和优质籼米短缺,省内市场需要的玉米、黄豆、优质小麦少,只能靠进口和从外省买进来。
1982到1989年,我省议价粮经营盈利9.7亿元,上交国家财政7亿多元。从1989年秋粮上市开始,实行议购保护价后,议价粮购销价格发生倒挂,经营由盈变亏。加上我省粮食库存大,质量差,只能低价销售。议价经营亏损的局面一直难以扭转。1990年亏损4.85亿元,1991年亏损8.29亿元。今年到7月底,议价经营虽比去年同期减亏2.14亿元,但仍亏损1.11亿元。
(二)利息负担沉重。粮食越多,资金占压就越多。过去国家对粮食贷款利率,平价为3.3%,议价为6.6%。1985年到1988年全省粮食企业利息开支每年平均为1.69亿元,占商品流通费的23.47%。后来一直到1991年,不分行业,不分平议,利率一律提高为9.45%。加上粮食滞销,库存积压等原因,利息开支急剧上升。1989年达到5.84亿元,199o年达到6.75亿元,1991年达到8.6亿元。按粮食商业企业全员职工计算;每人每天向银行交纳利息16.14元。今年七月底,粮食商品资金占压6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7亿元,增加20.96%,利息支出4.01亿元(不含挂帐利息),占商品流通费支出总额的43.6%,占净亏损的61.41%。
(三)挂帐问题突出。经各级政府组织财办、财政、审计、银行和粮食部门联合清理,按粮食企业会计决算,截至1991年底,全省粮食财务挂帐39亿多元,其中武汉市挂帐6亿元,省区挂帐33亿多元。按性质划分,财政应补未补和拨补不足挂帐12.18亿元,占30.13%;执行保护价和议转平差价补贴不足等政策性桂帐22.79亿元,占56.34%;银行加息罚息接帐1.23亿元,占3.03%;水灾损失控帐8o73万元,占2%;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挂帐3.41亿元,占8.5%。巨额财务挂帐,每年仅利息支出就是3亿多元。
(四)企业潜亏因素多。一是粮食补贴大大减少。1991年压销提价后,各级财政对粮食企业的补贴由18亿多元减少为13亿元。今年粮食购销同价后,各级财政补贴省区仅剩费用一项3.1亿元,加上专储粮费用及贴息,满打满算资金来源只有6亿多元。而全省22万多粮食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和企业管理费要支出7亿多元,利息最低需要支付7亿元,共要支出11亿元(不包括其它支出)。确实是卖粮的人也遇到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了。二是现在库存积压严重,而且主要是积压陈粮和劣质籼稻,只能低价外销和转作饲料粮,这样要发生价差2亿多元。目前我省代中央保管的专储粮和市场调节粮53亿多斤(贸易粮),保管期已达3年,需要轮换,而轮换和推陈储新价差要支出近3亿元。三是政策增支因素多,仅提高运输费用和各种补贴,每年就要增加支出近2亿元。
三、下一步粮食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
目前,粮食工作正处在新旧体制的交替时期,国家粮食部门同时承担着保障供应和调节市场的双重职责。一头连接着生产者,另一头又连接着消费者;既要为省委、省政府分忧解难,又要努力克服企业自身的困难,改革有难度,也有风险,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产品经济的观念,转变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上来,把小农经济思想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大市场、大流通上来。目前,我们显然还没有彻底地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这几年搞改革,我们虽然说了许多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话,但一接触实际,特别是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处理,往往又不自觉地残留着许多产品经济、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痕迹。该想的不敢想,该干的不敢于,习惯于用旧的办法来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根本差距。因此,我们要继续组织和发动粮食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换脑筋,更新观念搞改革,彻底破除产品经济和小农经济的陈腐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调控市场,按商品和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流通,促进生产。努力使粮食工作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为我省经济发展上新台阶作贡献。
(二)要大力支持农业结构和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最近,郭树言省长在荆州地区考察经济工作时,对我省农业结构和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相应决定。全省粮食部门要全面、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从流通工作的角度,大力支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
第一,要配合农业部门,从湖北实际出发,在保证国家的、留足自己的(包括省里的和社会用粮)的前提下,放下粮田面积和产量“包袱”,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价值作物,提高种植业整体效益。在粮食作物结构上,要适当调减水稻面积,特别是早籼稻面积,逐步扩大市场畅销的优质稻米,以及玉米、优质小麦、大麦(特别是啤酒大麦)、优质杂粮和其它饲料作物面积。粮食部门要为农村优化结构传递市场信息,提供优势稻种,继续办好试种基地,搞好优化粮食结构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
第二,前不久,郭树言省长在北京开会。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了湖北省产粮多、购粮多、存粮多、亏损大、包袱重的困难,要求今后国家向湖北要多少商品粮,一定要在秋播前给我们一个“定数”,我们据以安排生产。得到了邹家华副总理的支持,同意在我省办全国第一个“期货计划”试点。如果这个试点搞成了,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调整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搞活流通;通过搞活流通,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鉴于优化粮食结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对调整结构过程中的粮食收购工作,一定要本着兼顾国家、企业、农民三者利益,以及“扶优限劣”的原则进行。对劣质稻的收购,定购部分,一定要按比例适当掌握,由国家、农民、社会共同消化,价格、质量控国家规定执行、议购部分,要按照随行就市,依质论价,买得进、卖得出、经营有利的原则,由粮食部门自主定价,自主购销,自主经营,决不能再搞“第二次保护价”或变相保护价。
(三)要在明年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开全省粮食购销价格。省委、省政府的这一决策,既是以市场为导向搞活流通,推动粮食结构调整,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强大动力;也是把粮食企业推向市场,促其自主经营,逐步自负盈亏,求得自我发展,抑制或不新增财政对粮食补贴的一项重大改革。我们一定要在认真总结今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的这个计划。已经放开的地方,要不折不扣地把省政府批复的各项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好,特别是要把多级粮食储备体系建立起来,把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建立起来,使我们的改革经得起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考验。没有放开的地方,一定要认真作好准备,加快转换企业机制,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粮食购销价格放开以后,各级政府要继续重视和支持粮食工作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使粮食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职能不能削弱,做到放得开,守得住。一定要坚持总量平衡,掌握稳定粮源,保证市场需求,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始终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购销份额和领导地位,作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四)要千方百计,拓宽门路,扩大粮食转化增值和对外销售,压缩库存,解决积压。扩大粮食转化增值是发挥我省粮食经济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千方百计,拓宽门路,通过生物转化、工业转化、食品转化等方式,扩大转化数量,实理复式增值,为粮食生产拓宽流通渠道,增加市场容量,搞活流通。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加工能力和科研成果,大力开展深加工,消化陈粮,压缩库存。今年要转化粮食21亿斤,明年要达到39亿斤。社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各行各业都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最近,省委书记关广富提出:“粮食积压怎么办”?“还是要从生产、流通两个方面来做工作,而且要经常地在销售上做文章”。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个指示,加强经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力争今年外销粮食达到302亿斤。
(五)要下决心遏制亏损,增加盈利,下苦功夫解决粮食企业历史挂帐问题。现在,我省的巨额粮食挂帐,已经引起了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决定在我省进行解决挂帐问题的试点。今年七月,国务院专门派工作组来我省进行了调查,制定了《试点方案》。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解决财政欠拨、欠补、欠退和企业挂帐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新老挂帐划断,老帐谁欠谁还,银行不加息罚息;新帐不得再挂,谁挂谁负担。我们要积极配合,保证“试点”成功。但是,从目前我省各级财政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完全依靠地方财力解决挂帐肯定是有困难的。为此,我们要求,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机关,继续帮助我们向中央呼吁,对属于财政“三欠”和各种政策性挂帐实行“挂帐停息”或由中央财政贴息;属企业经营性造成的挂帐,我们争取用五年时间自行消化。
(六)要加快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加速粮食企业的发展。已经办成的“三资”企业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办成效益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创汇型企业,对已达成意向协议和正在谈判的外资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尽快搞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在改革的大潮中,今年以来,我们省粮食局在指导全省粮食部门为加大改革力度,加决改革步伐,初步做了一些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如果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那都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部门加强领导,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从我们的工作检查,同形势的发展,领导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改革的要求而言,省局机关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作风改进、职能转变的程度如何,对全省粮食部门是有很大影响的。为此,我们决心进一步转变职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省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二十条》决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