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杨学再:从幼儿园到蔬菜基地,为民奔走不停歇-尊龙体育官网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省人大代表杨学再:从幼儿园到蔬菜基地,为民奔走不停歇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1-01-14 14:12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0年12月26日上午9点,汽车沿着武汉市蔡甸区千洪线上一条正在扩建的水泥路缓慢前行,在蔡甸区什渔湖村委会,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了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洪北农业示范区什渔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学再。利索地处理好办公桌上的文件后,杨学再带领记者回访洪北中心幼儿园和蔬菜大棚基地,实地了解学生和村民们的情况。

积极建议,终于盼来公办幼儿园

“小手开花,上面花,下面花,左边花,右边花……”当天上午9时许,蔡甸区洪北中心幼儿园的一楼教室,小一、小二两个班共25位可爱的小朋友,正围成一个方形,跟着老师的领读和教唱,左摇右摆的开始了今天的学习活动。坐在小板凳前,戴着口罩的老师黄玲,试图提高音量分贝,通过手舞足蹈,吸引这群小家伙的注意力。

拥有5年教龄的黄玲,今年从隔壁洪北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被聘请到现在的洪北中心幼儿园。相比以前,如今明亮宽阔的教室,丰富有趣的配套设备,似乎让她更有了归属感。“硬件起来了,一切都显得更规范。”她说。

2020年8月份竣工的洪北中心幼儿园,是目前蔡甸洪北区唯一一家拥有独立场所的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5000平米,建筑面积2800平米,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建成。看到边远湖区的孩子们能开心心心的入园,能在这里安心快乐的成长,杨学再感到很欣慰。

43岁的杨学再,是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蔡甸区五届、六届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就是代表民意,为人民群众发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杨学再对记者说。

2017年,她在调研中了解到洪北无一所拥有独立园区的公办的幼儿园,仅有民办幼儿园,其环境狭小、教育设备老化、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幼儿园入园需求。

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的杨学再和村里的几个代表一起,召集村民家长们开了个会。杨学再说,家长们在会上反映,村里那些到了入学年龄的孩子们,都往侏儒街、永安街私立的幼儿园跑,校车接送不方便,也不安全。

“以前,我们临时在洪北中心小学的教导区开了三个班,但教室空间太小了,容纳量不够,孩子们就只能按比例入园,所以这次,我们决定,要把这个事情办好。”杨学再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

当年,杨学再将这份建议递交到了区人代会。2018年,幼儿园10月份破土动工,2020年8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洪北中心幼儿园园长张光凯说,园内现有6个班,在园老师18人,入园幼儿100人左右,总投资达1300余万元。“以前的设施和现在没法比,如今各类设备齐全,在上级的支持下,又免费为幼儿配备全新床上七件套等各类生活用品,各类益智玩具,构建玩具都是全的,孩子们学得起劲,玩得也开心。”张光凯说。

硬件上来了,软件也不能拉后腿。杨学再现在担心的是,师资力量不足会影响孩子们学期教育的质量。

“这些天,我也和家长、老师们,还包括张园长都沟通过,我打算在这次省两会上,提出加强乡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议,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家乡肥沃的土地上全面健康的成长。”

让“水袋子”村变身蔬菜基地

蔡甸区什渔湖村委会坐落在洪什路,沿洪什路向北不到1.5公里,就是什渔湖村的大棚蔬菜基地。2020年12月26日上午10点,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大棚,回访村民耕作情况。

村民田德银忙着翻动刚挖完冬季萝卜的土,一个个戴着青穗穿着红衣尽显丰腴的萝卜,被田德银完整的摆放在大棚的一角。靠着8亩地,23个大棚,种植水稻、棉花和应季蔬菜,是村民田德银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原来有80多亩田,光种植水稻、棉花。现在代表们带着我们建大棚,种菜园子,一亩田的大棚,就有5、6千的收入,收入比以往多了。”田德银说。

什渔湖村过去是一个“水袋子”村,全村1700亩耕地,全部种植水稻。2015年作为蔡甸区代表的杨学再,打听到全市有七万亩钢架大棚政府补贴政策,然而要求农户出资4000元/亩,兴建100多亩钢架大棚急需40万元资金,她连夜召开村干部和农户会,号召村民集资借款。一个月后40多万元的大棚垫资款筹备到位,一个100多亩的钢架大棚和400多亩竹架棚蔬菜基地当年建成。当年亩年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激发了广大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杨学再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蔬菜基地上,成立了什渔湖村十字河瓜果专业合作社,从建成到今年,蔬菜基地的总面积到达了1050亩,大棚种植面积300亩,露天种植面积750亩,每年可以为农户每户带来纯收入10万元以上。

相比以前,85后青年、什渔湖村村民田勇生活过得更加滋润了。田勇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打工不稀罕人了,就跟着杨书记,赚的多!”前些年在十堰打工,一年纯收入不超过4万元。听了杨学再的话,田勇留在村里种植蔬菜。2019年底,田勇种了36亩的露天蔬菜,还有8亩田的大棚,甜玉米、毛豆、菜苔、包菜、大白菜、西兰花等,一年下来,全年毛收入18万元。

杨学再感叹,改变都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如今的什渔湖村经济发展了,户均收入达到了五万元以上,说心里话,看到村民们生活的更好了,我也有点小小的骄傲。”

路在脚下,为民奔走不停歇

作为什渔湖的领头人,杨学再坚信:只要路还在脚下,她就要脚踏实地的为村民谋幸福。

蔬菜大棚不是建完了就没事了,沟、路、渠、水和电等配套设施也要跟上,才能确保果蔬种植。为此,杨学再四处跑项目,筹措资金,改善蔬菜基地设施配套建设,兴建了三座排灌站,解决了村里的排涝问题。

田间路泥泞不便菜农出行,她向公路局多次打报告申请修路,动员全村的人出工出力,在2018年新建水泥路一公里。“我们目前和蔡甸区公路局正在规划一个项目建议书,将千洪线现状三级公路改扩建至二级公路,还设置路灯、信号灯、监控和绿化设施等,也要对涵洞、桥梁进行合理的拆除、重建。”杨学再说,为改善什湖渔村人居环境。硬化湾前屋后通道,她筹资统一种植风景树种,兴建多功能休闲场地和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室,架设30多盏路灯。

杨学再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她正带领村民建设蔬菜冷库,还准备开办农家休闲、采摘度假和体验种植等新的休闲农业项目。村民们坚信在杨学再的带领下,未来的什渔湖必将更加美丽,什渔湖村民必将更加富足。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张建林  摄影:刘中灿  视频:王鹏  编校:蔡民伟、李雪  责编:陈熙、马华、王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