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荆门:全力答好“民主之问”的时代答卷
建成湖北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和首个人大主题公园;将融媒体节目《代表来了》直播间搬到居民小区等基层现场,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职能部门和村(社区)负责人“多方会商”,推动解决辖区选民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实现“民主多向奔赴”的新路径;创新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方式,实现“书面答复”向“四方会商”转变……
近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讲政治、强履职、谋发展各方面各环节,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更多具有荆门辨识度的制度和实践成果。着眼制度化设计、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运行,及时提请市委出台关于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意见,就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荆门实践、推进高质量立法、增强监督刚性、发挥代表作用等21个方面提出目标任务。
听群众之“声”,把更多民意“装进”法里
今年3月1日,湖北首个湖泊保护领域协同立法项目《荆门市长湖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法治之力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积极探索协同立法,连续3年“上新”3个协同立法项目。2023年2月2日,湖北首个协同立法项目《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正式施行,这是荆门市协同宜昌、荆州、恩施制定的首个法规性决定,为更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提供了制度指引。2023年6月,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沮漳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协同立法工作推进会在荆门召开,当年12月底荆门与宜昌、襄阳、宜昌同步完成条例草案一审工作。目前,条例草案即将提交常委会会议进行第三次审议。
“我们坚持立群众需要之法、务实管用之法,每一部法规必到基层调研,每一次调研必听取基层群众意见,每一条意见必研究反馈采纳情况。”荆门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李敦峰介绍,在长湖保护立法中,立法工作专班先后5次深入长湖周边镇、村调研座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余条;征集到市“一府一委两院”、市直单位、县市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顾问、立法咨询专家、人大代表等各方面建议520余条,梳理出3份近6万字的研究报告;4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市直有关单位、流域所在地县级政府关于管理机构设置、绿色发展等方面意见;探索开展立法协商,广泛征求工商联、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意见建议。
在积极回应群众立法需求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让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身边事”。
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是全市人民的“关切事”。市人大常委会聚力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荆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制定《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从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防治、促进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规定,以最严格的法规制度守护荆门的绿水青山。
屈家岭遗址、夏氏丹药、梁山调戏曲……一个个绽放在荆楚大地上的文化瑰宝、镌刻在荆门人民记忆里的文化遗产,如何能得到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全市人民的“忧心事”。市人大常委会聚力历史文化保护,出台全省首个史前文化遗址保护地方性法规《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条例》,首开全国地方立法鼓励海外统战工作、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河,也为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出了人大贡献。为了让荆门人民的乡愁“记得住”,制定《荆门市实施〈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办法》,规范分级分类保护措施,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推动荆门非遗“活”起来,传统文化“火”起来。
城市治理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立足推动建设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城市,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先后制定《荆门市城市管理条例》《荆门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荆门市民用建筑装饰装修管理条例》《荆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引导规范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推动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推荆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我腿脚不便下楼困难,迫切需要加装电梯,但因低层业主不同意一直无法进行。”77岁老人给市人大常委会的一封求助信,促使《荆门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修改。当银发族如愿过上电梯生活,备案审查正成为荆门立法监督的一柄利剑。
“要通过备案审查,督促纠正一批人民群众反映集中、影响百姓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推进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实施,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基于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的这番“为民”之心、“护民”之行,备案审查制度机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荆门备案审查工作的做法在湖北人大系统全面推介;1件案例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室编著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案例选编》,3件案例入选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印的《省、市(州)、县级人大常委会部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典型案例汇编》。
谋群众之“事”,用足用活重大事项决定权
“三、二、一,干杯!”在现场主持人倒数下,在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官张健见证下,10582名护水人士、漳河沿线群众等代表端杯畅饮,成功挑战“世界上最多人直饮漳河天然水”世界纪录。
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今年荆门“漳河保护日”活动现场。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设立“漳河(母亲河)保护日”的决定》后的首届“漳河(母亲河)保护日”。
将每年3月22日设为“漳河(母亲河)保护日”,是荆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荆门市人大常委会配套生态环保方面地方性法规实施、推动法规“活起来”“落下去”的有力之举,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惜水、护水、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增强全市上下共同保护好漳河(母亲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漳河(母亲河)保护日”为新起点,荆门正全力做强水产业、做响水品牌、做活水文化,让漳河这条荆门人的“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荆门人民的“幸福河”,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头号工程”,2022年4月27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从规范服务和完善机制层面对进一步优化政务、市场、法治、开放“四大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在荆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乘势而上,持续发力。这年6月28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跟进作出关于设立荆门“企业家日”的决定,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荆门“企业家日”,寓意为“锻造一流的企业家,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一流的荆门”。决定出台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二届“企业家日”活动,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广大企业家。
回应人民群众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期待,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两个决定,为进一步优化荆门营商环境插上“法治翅膀”,为企业发展擎起一片法治蓝天,以人大之力厚植发展沃土。
解群众之“忧”,以监督实效彰显为民情怀
27年来,先后230多次深入漳河库区,提出39件保护漳河的议案和建议,只为一库清水润荆门;10次进市场,督促有关部门打击违法私屠乱宰,直到实行定点屠宰,杜绝牛肉注水,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18次上高山,为保护罗汉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督促有关部门打击非法盗采,推动矿山复绿;持续两届以调研视察、提建议等形式,推动荆门火车站改造升级;持续三届关注荆门老客运站搬迁,解决中心城区道路拥堵问题……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多年持续关注生态环保和民生热点问题,在守护荆门绿水青山和增进民生福祉中,切实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什么叫全过程民主?就是大家都要参与进来,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人大代表本质上就是从人民中来,再到人民中去。要走完全链条,践行全过程,替民办实事!”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组长周健梳理27年的履职经历,这样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内涵。
在荆门,像龙泉小组一样运用人大监督之力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为民解难的履职事迹还有很多。
让人大监督直抵民心,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在听取审议审计整改综合报告的同时,听取审议市直相关单位审计整改工作专项报告,督促开展殡葬管理服务、养老服务等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以全链条财经监督问效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力促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聚焦群众反映的中心城区危房改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群众身边事”,增加专题调研议题,推动问题解决。
“要以监督之‘效’问资金之‘能’!”荆门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姚君林谈到全链条财经监督工作时表示:“我们不怕提出问题尖锐伤和气,就怕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问题不开口。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财经监督各环节各方面,建立在视察走访中真发现问题、在审议意见中真指出问题、在跟踪督办中真解决问题的大闭环监督体系,令人大监督‘牙齿’更坚硬、‘咬合’更有力!”
近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探索实行“审议意见 问题清单”交办,完善全闭环监督流程。采取定向调研方式,对全市贯彻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实行上下联动,采取暗访检查、专项视察、市县交流视察等多种方式,打好“组合拳”,实现“全覆盖”,促进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推动全市新增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及乡镇市政消火栓1000余具。近两年全市社会面火灾形势保持稳定,未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2023年聚焦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创新专家组团监督方法,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监督前,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辅导,通过集中学习应急管理知识,有效提升了监督的针对性。监督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企业、园区等基层一线,找准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提出更富针对性建议,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监督后,引进“外脑”,邀请“专委会 专业代表 安全专家”的“专家组团”,针对发现的4类15个问题开展“回头看”,实现三方互动,切实把好安全生产“脉”,做实审议“后半篇”文章。
办群众之“需”,以代表之为擦亮代表之位
“感谢你们!人大搭建平台、职能部门现场表态,化解了困扰我们25年的烦心事!”
“应该的!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是我们代表的职责使命。”
这一番对话发生在2023年11月,荆门市东宝工业园区新桥村开展的《代表来了》系列活动现场。对话平台由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媒体打造,方阵里有当地村民、人大代表、职能部门、人民调解员等。将直播间搬到基层现场,协商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搭建起人大代表、职能部门、居民、社区(村)各方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实现“民主多向奔赴”的新路径。
雨梁山下的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是湖北省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自挂牌以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基地征求法规草案意见、召开建议办理答复座谈会等活动10余次,接待各地研学、考察、现场教学团体70多批2760人次,较好发挥了研习、实践、宣传、展示、辐射功能作用。荆门各地“民主之花”随之竞相绽放:钟祥市规划建设“转型发展、法律监督、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8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履职作为;东宝区推行居民议事“面对面”“场院会”“湾组夜话”等16个特色民主载体建设,助推解决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急难愁盼的实事370余件。
循着“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的哨声,全市52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272个代表小组深入经济发展前沿、民生需求一线,围绕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清保行动、无废城市等方面50多个主题,广泛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纾解民困,收集社情民意3510余条,办结率达80%以上。
围绕“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以人大代表身份到东宝区龙泉街道西门社区接待选民。针对选民反映的d级危房住人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帮助6户居民全部安全撤离。“接待日活动在最基层一线开展,这开辟了一个及时反映急难愁盼问题的渠道。这个活动非常好,我们老百姓认可!”选民舒丽高兴地告诉记者。初步统计,在荆五级代表通过参加选民接待活动5140人次,接待选民2万余人。
近年来,为了把代表建议办成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代表履职更有底气和活力,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四位一体”督办机制,综合运用对口督办、现场督办、重点督办、滚动督办四种方式,高质量推动代表“有用之言”变“有益之事”。近两年,252件书面建议问题解决率达80%以上。同时,探索实行“代表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荆门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首次启动代表口头建议现场办理模式,“驾考路段应从城市主干道转移至别处”“雾炮车和洒水车作业时间应及时调整”等口头建议提出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反馈,迅速整改落实,“即交即办”跑出了代表建议办理“加速度”。
民主不民主,人民说了算。去年7月,龙泉代表小组就《关于加强荆门中心城区三国文化遗址保护的建议》办理,组织召开见面答复座谈会,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专工委负责人、建议承办单位负责人、关注建议的市民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观点看法,畅谈施策未来,实现了“书面答复”向“四方会商”的转变。市民代表现场填写评价表时,纷纷为建议办理的创新、开放、坦诚点赞。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在祥表示:“荆门人大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谱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荆门人大新篇章,为荆门加快建设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荆门实践凝心聚力。”(高胜前 尹淑倩 章辉)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