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龙体育官网-尊龙官方平台 >> 文章详情
湖北日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积极为强县工程建言献策——共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良策
“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路’但不‘宽’,要结合特色产业补足自身‘造血’功能。”
“要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
……
9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实施强县工程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全国、省人大代表们直击我省强县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共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良策。
黄冈将建设多彩旅游路作为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首批1000公里多彩旅游路示范线路全部建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方俊 实习生 曾清荷 摄)
►拥抱新质生产力 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关键在于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找准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壮大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产业。”审议现场,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省人大农委委员夏卫东说。
为协助与会委员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7月至8月,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全员出动,分别带队赴钟祥市、竹溪县等县(市)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我省实施强县工程的经验做法及重难点问题。
当前,全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49个工业大县贡献了全省117.6%的营收增量,仙桃市无纺布产业集群、京山市智能轻工装备等5个县域产业集群进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
“强县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亮说,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用科技创新惠农兴农,县域经济如何拥抱新质生产力?
“要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望清建议。
9月23日至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武汉举行。图为分组审议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叫好又叫座”的农业品牌
推进品牌建设是做大做强农业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举措。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调研时发现,今年蕲春超4000家涉艾市场主体中,规上企业仅23家,没有一家具有引领性作用的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品牌,在同行业中的比较优势不明显,还未形成产业互补成链格局。
详阅报告后,委员们普遍认为,许多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但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对此,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王国斌建议,要聚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公用品牌、龙头企业等,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支撑、增活力,不断提升湖北优质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如何打造“叫好又叫座”的农业品牌?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提升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消费者,让更大规模的产业聚集,也要避免同质化,提高走出省内、面向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力。”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胡弘弘说。
►公共服务均等化 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就业
“各级政府在实施强县工程中,更加重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葛琳说。
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人才、资金向县城转移,更高水平推动县城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对推进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下一步打算,提出探索跨区域跨学段教联体建设模式、制定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指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当前存在农村人口外流、出生人口减少等情况,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忠说,在农村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研究实施新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有质量的‘双集中’,推动人口、产业向县城集中,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要跟上步伐。”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俭说。
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干部敢为善为是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关键环节。黄俭建议,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也要同步提升,特别是学习力、思考力、执行力,以专业化干部队伍引领各项事业发展。
新农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希望,是代表未来、代表创新、代表发展的新生重要力量。
“在推动重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需要人才支撑。”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林颖建议,出台更多更加务实的举措,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
省人大财经委委员张社教建议,要进一步研究新农人队伍建设,强化观念引导、政策引导、舆论引导,使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支持。